以下是含有溪流環境的搜尋結果,共11筆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日前正式宣布台灣總部地點,將進駐北投士林科技園區,台北市長蔣萬安表示,首次見到黃仁勳是在2024年6月,這一年來持續以行動展現誠意,提供各種方案供選擇,最終讓輝達決定安家在台北;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今(24)日也透露,輝達總部落腳北士科最大的原因其實旁邊就有溪流,環境相當好,甚至讓他唱起兒歌「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
屏東縣政府響應聯合國「世界水資源日」,號召民間企業及社區環保志工,22日在屏東市牛稠溪舉辦淨溪活動,從河岸及堤防旁清理出大量的塑膠瓶、玻璃碎片、廢棄家電及雜物,經統計廢輪胎30公斤、可回收物120公斤及一般垃圾230公斤。
雪霸國家公園研究團隊首次在七家灣溪設置猛禽棲架與自動相機,成功拍攝台灣最大貓頭鷹黃魚鴞。監測成果顯示生態系統健康,並證實黃魚鴞為溪流生態頂級掠食者,該技術有助未來保育與氣候變遷研究。
雪霸國家公園的研究團隊首次在七家灣溪設置猛禽棲架並搭配自動相機,成功拍攝到台灣最大貓頭鷹-黃魚鴞的身影。監測成果顯示出雪霸處長期生態監測的進步,證明七家灣溪生態系統健康,黃魚鴞的出現也顯示該區為溪流生態的頂級掠食者,這項監測將有助於未來保護工作及氣候變遷的研究。
林業保育署南投分署與政府機關、專家學者組「烏溪水系淡水魚保育跨域合作平台」,公私協力保育所轄溪流的巴氏銀鮈、溪流細鯽、陳氏鰍鮀、台灣副細鯽,庇護系統保全魚種,其中巴氏銀鮈復育有成,初步找到合適回放地點,擇期邀專家學者現勘並規畫魚隻回放工作。
台南市中西區、安平交界鹽水溪南岸的和緯路5段,因保有早期魚塭,每年可觀察到為數不少陸蟹,更是離市區最近的陸蟹棲地;台南社大公民科學家2022年起於鹽水溪南岸展開護蟹行動,從第1年觀察到約60隻,去年數量稍減但仍有2位數,今年卻只剩3隻,研判與和緯路5段開闢,棲地破碎化有關。
內政部次長馬士元今(12)日出席在台北光點華山電影館舉辦的「飛向蔚藍:台江鳥類生態影片」特映會。馬士元表示,台江是鳥類覓食、棲息及繁殖的庇護天堂,本片由廖東坤導演歷時兩年多拍攝,用鏡頭記錄多達400種野鳥的足跡,讓國人可更深入認識台灣豐富多彩的鳥類生態。.
新北市環境教育營隊「永續未來學院」體驗營2日登場,30位學員一起走訪新北市樹林、三峽、鶯歌等重要的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並體驗一系列實作活動,激發學員對環境議題的關注與思考。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辦理學習性青聚點計畫,透過長期深耕在地的資深團隊以田野調查、導覽體驗、風土走讀等多元形式,發展出與地方特色相呼應的在地課程,協助15-35歲青年成為Dreamer,找到自己有感的場域和主題,並促進更多熱愛土地的青年選擇留鄉、返鄉和移居鍾情的落腳地。
教育部青年署辦理學習性青聚點計畫,透過長期深耕在地的資深團隊以田野調查、導覽體驗、風土走讀等多元形式,發展出與地方特色相呼應的在地課程,協助15-35歲青年成為Dreamer,找到自己有感的場域和主題,並促進青年選擇留鄉、返鄉。
為保育溪流環境生態,各區公所皆有編制巡守隊就封溪護魚巡查,民眾或巡守隊如發現違規情形,通報警察或區公所,由警察製作筆錄後,移送區公所函報農業局,經農業局查證確實違反封溪護魚規定者,就會依漁業法裁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