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災保法的搜尋結果,共11筆
依相關法令規定,雇主應為勞工核實投保勞工保險、就業保險法及職業災害保險,若有如以多報少或以少報多等申報不實可依法處罰,據統計,勞保局2024年共查核7745件、其中違法達2895件,並處罰鍰1億4500萬餘元,至於應加保未加保則共處罰7716件、罰鍰也達1億4100萬餘元。
依職業災害勞工保險及保護法規定50人以上的投保單位,行業別災害費率會依近3年保險給付總額及職業安全衛生辦理情形採實績費率計算,最高可加收5成,據勞保局統計,今年共有1萬9804要採行實績費率,其中因給付金額偏高、職業安全衛生導致勞工死亡等而要加徵至50%的單位共有93家,可能包括2023年明揚大火、聯華食品大火等重大職災。
台中倉儲大火造成9死公安意外,其中2人為失聯移工,依法不得參加職災保險,因此死亡後無法領取職災死亡給付或10萬元慰助金。由於雇主聘用非法移工,台中市政府可先依就業服務法處最重75萬元罰鍰,死亡的移工還可循勞基法向雇主請求職災補償,若雇主未能在3天內給付喪葬費或15天內給付死亡補償,地方政府依法可處最重100萬元罰鍰。
因為職災導致終身無工作能力的勞工,可獲得什麼幫助?勞保局表示,為減輕其照護需求負擔、周全基本生活保障,勞工投保勞工職業災害保險期間遭遇職業傷病,除可請領失能給付,如果符合失能照護補助的請領條件,勞保局會主動通知勞工,只需填寫相關資料,不用檢附其他文件,就可以再申請每月1萬3000餘元的補助。
為因應多元工作型態勞動市場趨勢,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規定受雇於自然人雇主的勞工或實際從事勞動人員,可以透過網路、便利商店事務機或至各地職業工會以簡便加保方式,參加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在不幸遭遇職災後也能獲得保障。
為了達到2030年重大職災死亡人數減半目標,職安署提出數個策略,其中提及要檢討法規積極修訂法令,包括源頭管理、承攬管理及提高罰則,勞動部部長何佩珊3日參與「職安法施行暨職安署成立雙十週年慶祝活動」受訪時表示,職安法相當重要,因為這幾年陸續發生重大工安意外,在各方面有精進空間,職安署正在研擬,並與社會各界諮商當中,會盡快來處理。
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上路後,勞動部在全台布建17家職業傷病診治專責醫院及87家網絡醫院,提供職業病勞工協助,據統計,2022至2023年專責醫院開立職業病診斷書,後續申請勞保局職業病相關給付中仍有6.9%不被認定為職業病,雖然仍較於非專責醫院認定率高,但不被認定後勞工可能還要另外申請職業病鑑定才能請領給付。
勞動部勞工保險局呼籲,承攬各項營造工程的事業單位,務必於勞工到職當日,申報其參加勞工保險、就業保險及勞工職業災害保險,若是未辦理登記的營造業工頭,可透過災保法之特別加保制度,以自然人雇主身分,替自己及所雇員工申報參加職保。
近年心理健康議題叢生,勞動部從2015年便委託各地區勞工健康服務中心辦理心理諮商,在「財團法人職業災害預防及重建中心」成立之後,2024年起也接手該項業務,並擴大與67家心理諮商機構合作,只要是如職場霸凌等與職場壓力相關的問題,就可以向重建中心申請每年最多6次的免費心理諮商。
據統計1980年至2023年的職災給付統計,43年來共有2萬2067人死亡、失能者達15萬8822人,代表共有18萬889個家庭因此成為「職災家庭」,工傷協會在國際工傷日的4月28日前赴立法院呼籲,勞動部應成立職災勞工長照機構,而不是把勞工丟給長照解決問題。
職保補投保當天發生職災,災保理賠後還是要命雇主限期給付!勞動部近日發布函釋指出,為防範投保單位未依規定辦理投保手續,將給付成本轉嫁由其他投保單位的道德危險,因此如果投保單位事後為勞工補投保當天發生職災,勞保局仍會給付該名勞工相關給付,但也會要求事業單位繳回給付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