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熱治療的搜尋結果,共14筆
52歲邱先生長期飲食不正常,又有抽菸習慣,多年前騎車感覺屁股腫痛但不以為意,直到2年前才發現已是大腸癌第三期,不適合開刀,陸續接受多種治療仍兩度復發,後來採用三合一的創新療法,在局部腫瘤內注射免疫增強藥物,搭配精準放療、熱療,2項腫瘤指數皆下降,影像檢查也有明顯進步,症狀幾乎完全消失。
52歲邱先生長期飲食不正常,又有抽菸習慣,多年前騎車感覺屁股腫痛,但不以為意,直到2年前因副睪丸炎及肛門廔管開刀,才發現大腸癌第三期,已經無法開刀,只能清創加造口,接受化療、放療後仍復發,後來採用「創新協同聯合療法」,在局部腫瘤內注射免疫增強藥物,搭配高精度放療、熱療來激發免疫反應,症狀幾乎完全消失,腫瘤指數下降,影像檢查也有明顯進步。
一名60歲腦瘤患者,兩年半前罹患惡性腦瘤,經腦部手術後診斷為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腫瘤仍殘留3公分,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郭于誠主任安排術後放射治療與化學治療,但僅讓該腫瘤不繼續長大而已,經醫病溝通再轉介他院,讓病患接受熱治療合併化學治療,兩年半後目前腫瘤僅剩0.5公分,且病人至今仍持續熱治療合併化學治療中,而且已恢復生活自理能力、甚至能自行駕車。
依疾病管制署資料顯示,國內上周新增12例境外移入登革熱病例,創下今年單週最高紀錄;金門地區今年雖尚無病例,但近期受低壓帶影響連日降下大雨,有利於病媒蚊生長,衛生局醒民眾雨後務必落實「巡、倒、清、刷」,巡視住家週遭環境及家戶內是否有積水處,將積水倒掉,以避免病媒蚊孳生,降低登革熱等蚊媒傳播疾病感染及傳播風險。
40多歲高先生去年中開始排尿困難、右腳無力,短短1個月內演變成走路會突然軟腳、跌倒,輾轉就醫確認是少見於成人的高惡性度膠質瘤,後來經轉介到台北醫學大學質子中心治療。「想到孩子,我告訴自己一定要堅強。」經過25次質子治療後,高先生的腫瘤逐漸縮小,原本須坐輪椅行動,現在僅需一隻柺杖就能行動自如。
胃食道逆流可說是現代人的文明病,不少人遇壓力大、吃甜食,或暴飲暴食後會出現「火燒心」等胃食道逆流症狀,美國腸胃科醫師Joseph Salhab分享,他有一天吃了太辣的食物,也出現了胃灼熱症狀,當時他靈機一動,吃了一根香蕉,不適症狀竟然在30秒內完全消失。
近期麻疹疫情升溫,部分地區出現群聚感染,引發社會廣泛關注。亞東醫院傳統醫學科醫師廖國帆提醒,麻疹是高度傳染的病毒性疾病,對幼童、免疫力較弱的成人及孕婦造成的健康威脅不容忽視。在現代醫學強調疫苗接種的重要性之際,中醫亦能在麻疹的防治與護理上提供輔助與支持。
童綜合醫院將於2024醫療科技展,12月5日至8日連續4天邀請專科醫生舉辦20多場醫療新知,地點位於台北南港展覽館1樓,民眾展區I626。
減重方法百百種。心臟內科醫師劉中心平表示,溫熱治療已運用於心臟疾病與癌症治療,最新的研究證實,局部加溫會讓脂肪細胞容易凋亡,目前已有這類藉此方式瘦身的機器,他體驗1個月後,腹部出現了六塊肌,且長年的肚子脹氣也消失了。
為獎勵優秀年輕學者,中興大學創辦「懷璧獎」選拔,20日公布2024年懷璧獎得主,共有4位年輕學者,從25件申請案中,脫穎而出,得獎者分別為物理學系助理教授橋本哲也(工程及數理科學組)、化學工程學系副教授姜文軒(工程及數理科學組)、生命科學系副教授林振祥(生命科學組),及應用經濟系助理教授鄭佳宜(人文及社會科學組)。
聯新國際醫院於2011年7月成立「癌症醫療中心」,以推動「癌症治療全程照護」為目標,並依據實證醫學建立各項癌症治療指引、監測各項癌別診療指標,確保病人之醫療品質;根據衛福部111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癌症已連續41年位居10大死因首位,近 10 年平均年增率高達1.6%。111年桃園市排名前三的癌症分別為肺癌、肝癌、大(直)腸和肛門癌,有鑑於此,近期聯新國際醫院不惜重金打造全新的「癌症醫療中心」,引進新的設備與技術,環境設施的改善與升級,明亮舒適的環境讓病人放鬆地接受治療,有助於提升病人治療品質及滿意度。
桃園聯新國際醫院即將邁入30周年,全新啟用門診大樓B3的癌症醫療中心,並引進南桃園第一台、也是唯一一台的高階精準治療儀器直線加速器好神刀,同時裝修全新的癌症醫療中心,環境設施的改善與升級,提升病人治療品質及滿意度。
日本東京都12/21針對「A型鏈球菌咽喉炎」發出警報,這是日本自1999年頒布《傳染病管理法》管理法,24年來首度針對該疾病發布警報!醫師提醒,此疾病好發於兒童,若未及時以抗生素治療,恐引發併發症如休克、急性腎衰竭等,建議出國旅遊時,若到人潮聚集處還是要戴口罩較為安全。
工研院「智慧射頻熱消融系統(iRFA)」技轉給仁寶(2324),成為國內第一個ICT大廠跨足高階醫材技術共同合作開發案,今年9月成功申請納入健保給付,並通過美國、台灣上市許可,目前國內醫院已有五案成功病例,治療後恢復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