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珠江流域的搜尋結果,共18筆
據《智谷趨勢Trend》報導,中國正在躍入一個「新運河時代」。今年4月,浙江《關於高水平建設「航運浙江」的實施意見》正式實施,明確提出「謀劃推進浙贛運河」。作為浙贛粵運河的一部分,浙贛運河途經浙江杭州、衢州和江西上饒、鷹潭、南昌等城市,規劃全長約760公里,堪稱打通長江水系和錢塘江水系的世紀水運工程。
大陸貴州省連續數日暴雨,多地洪水氾濫,球場、商場也遭波及。其中貴州榕江縣最大商場「常馳廣場」在24日也被連日暴雨帶來的大水淹沒,只見洩洪般的水勢灌入商場,畫面曝光震驚大批網友。當地水務局預測,此次洪水已超過當地「30年一遇」等級。
端午節過後,大陸北旱南澇,華南跨7省暴雨,光是湖南一省就傳出有40多萬人受災,珠江、長江流域等水系27條河流超警戒水位,多地發洪水警報。反觀華北各省卻在「發燒中」,局部地區出現40度以上高溫,北京湯河口41.8度,打破今年大陸最高溫紀錄。
大陸央媒《經濟日報》5日報導,每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受南海季風爆發和副熱帶高壓北抬共同影響,華南地區極易出現持續性、大範圍集中降雨過程,易引發珠江流域性洪水,俗稱「龍舟水」。據預測,今年「龍舟水」期間,珠江流域北江可能發生較大洪水,西江、韓江可能發生超警戒洪水,暴雨區內中小河流可能發生較大洪水,防汛形勢不容樂觀。
大陸央視4日報導,這兩天,中國大陸部分地方由於連續強降雨造成一些災害,還在發生。華南進入主汛期,重點地域在如何「防」汛?華北海河流域下的北京,今年汛期同時旱澇急轉風險較高,如何防汛抗旱,形勢複雜嚴峻。
流放又稱做流刑,是古代一種強迫犯人流亡的刑罰,地點通常是非常偏遠的地方或離島,讓被流放的人難以再回到自己的原居住地或活動之處,大陸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歷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韓茂莉指出,各個朝代的流放地都不盡相同,但共通點就是自然環境惡劣,讓人難以生存。
大陸央視報導,隨萬宜颱風來襲和天文大潮等因素共同影響,廣東東部沿海多地18至19日出現海水倒灌,街道一片汪洋,幸未影響城市取水。珠江三角洲是粵港澳大灣區、珠江--西江經濟帶等重大戰略腹地,但因地理位置特殊,每到秋冬枯水期,海水經常倒灌,嚴重威脅飲水安全。為保障淡水供應,多年來積極努力把影響降到最低。
秦始皇的功過,過去兩千多年來,一直爭議不休;「一代暴君」vs.「千古一帝」均冠其名上,顯得爭鋒相對與不協調。本文期能從新制度經濟學角度,尤其將交易成本概念從市場面擴大至政治、行政等制度面,並且光從當代以及跨世代層面,對秦始皇功過展開較整體的詮釋與評價。
大陸央視新聞27日報導,颱風凱米已減弱為強熱帶風暴級,將於今天傍晚至夜間移入江西。給福建造成風雨影響,27日降雨仍在持續。截至27日7時,各級累計出動搶險救援隊伍1708支5.69萬人次,裝備1.27萬台套。全力搶修受損的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目前電網故障均已全部排除,通信網路保持平穩運行,未有鄉鎮及以上級別通信全阻情況。
大陸今年進入汛期以來,大江大河共發生11次編號洪水,廣東、廣西、江西、湖南、福建、黑龍江等21個省份共有571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專家分析,與往年相比,今年汛情「偏早偏強」,預計7月長江、黃河中下游及淮河、松花江等多個流域可能發生較大洪水。
大陸央視新聞用戶端2日報導,自長江中下游地區進入梅雨季以來,大陸南方強降雨接連而至,降雨量和降雨日數明顯偏多。湖南長沙、浙江杭州、貴州安順等超過80個國家級氣象站累計雨量,打破同期最高紀錄。湖南多地暴雨持續,已發布紅色預警,幸賴準預測,確保水庫安全度汛。與往年相比,今年汛情偏早偏強,預計7月大陸多個流域,可能發生較大洪水。
大陸6月進入汛期以來,大江大河共發生11次編號洪水,廣東、廣西、江西、湖南、福建、黑龍江等21個省份共有571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專家分析,與往年相比,今年汛情偏早偏強,預計7月長江、黃河中下游及淮河、松花江等多個流域可能發生較大洪水。
CNN報導,據大陸氣象部門稱,華北地區星期六已出現熱浪,而且預計本周還會持續,中國北方大片地區將出現創紀錄的高溫。
廣州《羊城晚報》金羊網報導,根據廣東省氣象部門23日預報,影響廣東的強降水有望在23日夜間至24日白天短暫減弱。但預計24日夜間至26日,受高空槽和切變線影響,粵北、珠江三角洲和粵東市縣又將有一次暴雨局部(特)大暴雨過程。廣東省氣象部門提醒各地需繼續做好相關防禦工作。
廣東多地持續暴雨,全省有32個水文站超過警戒水位。當局預計,珠江流域的北江將出現50年一遇洪水。當地氣象部門表示,未來降雨仍將持續,發生江河洪水、山洪、地質災害、城鄉內澇等風險進一步增大,防汛形勢十分嚴峻。
大陸華南地區連續4天強降雨,廣東韶關暴雨後甚至出現積水淹沒民眾脖子情形。這讓大陸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21日針對廣東省的防汛四級緊急應變提升至三級。廣東省三防總指揮部21日也指出,廣東北江流域或出現近「百年一遇」洪水,後續華南仍是強降雨核心區域,尤其廣東中北部、江西南部、福建未來幾天大雨核心區會與前幾天高度重疊。
大陸水利部1日發布,從今天起大陸正式進入汛期。受極端氣候影響,今年汛期我國總體形勢旱澇併發、澇重於旱。
澎湃新聞6日報導,去年12月以來,受珠江流域降雨、來水偏少和河口鹹潮活動加劇影響,廣東珠海、中山等城市主要取水口連續多日無法從河道抽取淡水,城市供水風險增加。為保障粵港澳大灣區供水安全,大陸水利部於2023年12月25日啟動2023-2024年珠江壓鹹補淡首次調水,目前應急調水已取得階段性成效。截至5日,西江龍灘、岩灘、大藤峽和北江飛來峽等水庫累計向珠江下游補水5.8億立方米,有效壓制珠江河口鹹潮,西北江三角洲磨刀門水道鹹界最大下移34公里,為珠海、中山搶蓄淡水創造了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