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生活無法自理的搜尋結果,共139筆
曾擔任過台灣大學校長的楊泮池,現今每一項頭銜也都分量十足:中研院院士、生策會副會長、肺癌權威、台大醫學院教授、鑽石生技投資公司董事長,產、學、醫、研多重舞台同時演出,卻始終掌握節奏。
兩名女兒指控阿國(化名)是失格的父親,因此向法院聲請免除扶養義務,理由是父親自離婚後便音訊全無,未曾探望、未盡照顧之責,對她們的成長過程毫無參與。法官審理後認定,阿國長期無正當理由未履行扶養責任,情節重大,若強令女兒們反過來扶養,顯失公平,因此,判決准許免除扶養義務。
近年來居家醫療日益普及,雲林縣西螺鎮好所宅社區健康照護團隊在居家訪視過程發現,不少長者在家中出現精神不佳、睡眠不好等現象,因此鼓勵長輩拿起畫筆創作,20名長者不僅找到心靈寄託,更是一種自我療癒。照護團隊29日幫長者們舉辦銀髮畫展,展現宅在家也能被看見的創意人生。
近年來居家醫療日益普及,雲林縣西螺鎮好所宅社區健康照護團隊在居家訪視過程發現,不少長者在家中出現精神不佳、睡眠不好等現象,因此鼓勵長輩拿起畫筆創作,20名長者不僅找到心靈寄託,更是一種自我療癒,照護團隊29日幫長者們舉辦銀髮畫展,展現宅在家也能被看見的創意人生。
大陸山東1名6歲女童在舞蹈課「下腰」時受傷致癱瘓,父親控告中國舞蹈家協會未監管考級與師資。事件發生於2020年,法院判舞校賠償人民幣147萬元(約新台幣633萬元),但部分未支付。女童父親近日再指控,舞校使用「中國舞協教師證」誤導家長,追究舞協壟斷與監督不力,目前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已立案。
據《虎嗅科技》公眾號報導,機器人養老的故事,已經被社交平台玩壞了。「玩不起了是不是?不玩兒了,不玩兒了!」老人在多次耍賴仍輸給賽博(cyber,意指網路虛擬)對手後,怒摔棋子轉身就走。
男子阿國(化名)在婚後不久遭逢車禍重傷,昏迷成半植物人長達近30年,期間一直住在療養院生活無法自理。沒想到,妻子小萱(化名)在他臥床期間,竟接連生下三名子女,並且依法被推定是他的婚生子女。阿國的監護人認為「這根本不可能」,便提起否認婚生子女訴訟。
64歲婦人小萱(化名)罹患俗稱「漸凍人」的運動神經元疾病,生活無法自理,花費龐大醫療與看護費用,便向三名成年子女訴請扶養費。然而,三人卻一致拒絕,痛斥母親自他們幼年起,便未盡任何照養責任,甚至多年無音訊,形同陌路,因而請求免除他們的扶養義務。
「母親嗜酒吸毒,不僅辱罵還曾要我喝農藥!」男子阿國自幼遭母親小萱(均化名)長期家暴、缺乏照顧,幾乎由外祖父母及親戚拉拔長大。如今,母親年老中風,生活無法自理,被要求承擔扶養費用。不滿母親過往有家暴、棄養之事實,嚴重違反親職,阿國憤而訴請免除扶養義務。
「父債子還、養兒防老」長久以來被視為天經地義,但在現代司法實務裡,是否真能一體適用?一名44歲的孩子指控父親阿國(化名),從未對他盡過養育責任,甚至從小就已不聞不問,如今他的身心狀況不佳,還要撫養年邁母親與兩名年幼子女,實在無力負擔,於是向法院聲請免除扶養義務。
70多歲的廖姓男子2022年到台中市潮洋公園使用單槓設施,落地時遭平台邊緣水泥磚塊絆倒受傷,他請求國家賠償500萬元,最高法院認為,台中市養護工程處設置單槓存有四周活動區域不足的瑕疵,但廖男也需負一半過失責任,判決中市養工處賠償162萬9120元確定。
男子阿國(化名)被一對兒女控訴,自他們出生以來,未盡任何扶養責任,甚至因酗酒、賭博及酒駕留下不良紀錄,當年婚後也長年未提供經濟支持。如今父親雖因極重度身心障礙入住長照機構,他們仍不滿父親過往長期怠惰親職、完全未盡義務,且情節重大,憤而訴請免除扶養義務。
月存1萬元滾出千萬元退休金不是夢。壽險業者表示,「及早開始、定期定額、持之以恆」是最好的退休準備方法,商業保險可以成為重要的補強工具,像投資型保險的變額年金保險就兼顧資產累積與長壽風險保障,透過保單與投資標的連結,讓資金在年金累積期間有機會參與市場成長。
23年前,一名母親將才1歲的兒子拋給生父,自此音訊全無,未曾探視,也未支付任何扶養費。直到今(2025)年母親因車禍受傷,生活無法自理,由社會局通知唯一的直系親屬,要求兒子召開「親屬會議」。但兒子認為母親未盡扶養責任,憤而向法院聲請免除扶養義務。
男子阿國(化名)被孩子指控,父親對他自幼疏於照顧,甚至3歲時還被父親酒後失控毆打。父母親離婚後,父親更是從未支付任何扶養費,也未曾探視他。直到近日,父親因無法自理生活,被安置在長照中心,社會局卻通知要他負責扶養。因為實在不堪其擾,憤而提告聲請免除扶養義務。
一對兄妹因為母親小萱(化名)在20多年前離家,對他們長年不聞不問,甚至在他們年幼時疑似吸毒,情緒失控還曾對他們家暴,如今母親因病導致失能被安置於養護機構,卻反過來要求他們履行扶養義務。兄妹憤而向法院聲請免除扶養義務。
台東77歲許姓婦人因罹患心臟衰竭、泌尿道感染,生活無法自理,僅依靠胞妹收留,因此向4名兒子聲請扶養費。台東地院審理認定,許婦多年未盡母職,對長子、次子及三子「情節重大」,免除其扶養義務;僅么子黃姓男子未聲請免除,裁定由其1人每月支付3810元。
婦人小萱與丈夫阿國(均化名)在2008年結婚,並育有3名子女。不料,阿國在2022年間因腦血管疾病等併發症,導致陷入植物人狀態,長期臥床、全身癱瘓,生活無法自理。小萱一肩挑起照顧責任,同時還得工作與照料孩子,長年下來身心俱疲,最終訴請離婚訴訟。
男子阿國(化名)被一對兒女控訴,不僅好賭欠大筆債務,甚至有小三生私生子,父親只要生氣、不順心,經常對他們有言語及肢體暴力。老大有經濟能力後,多次幫父親償還欠款,在2019年父親再度致電索要金錢遭拒後,竟衝到老大住處毆打成傷,母親因此與父親離婚。他們不滿父親所為,依法訴請免除扶養義務。
女子小萱指控父親阿國(均化名),在她2歲時被送去跟姑姑同住生活迄今。然而父親會對母親家暴,在2011年協議離婚時,她還不到5歲,約定由母親行使負擔她的權利義務。父親雖承諾願每月支付5000元作為她的生活費云云,卻沒有依約履行分毫未給。不滿父親未盡人父之責,憤而訴請免除扶養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