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畜牧糞尿資源化的搜尋結果,共18筆
環境部規定今年底前養豬場的沼渣沼液再利用比率須達5%,因小型養豬戶多是上年紀的老農經營,雲林縣養豬協會、縣府、中央共同打造1輛集運澆灌車,服務資源化尚未達標的260家小型養豬戶,把發酵後的豬糞尿運到農田澆灌。
因應環境部規定今年底每一場養豬場的沼渣沼液再利用比率須達5%,雲林縣養豬協會、縣府、中央共同打造一輛集運澆灌車,服務尚未達標的260家小型養豬戶,把發酵後的豬糞尿運到農田澆灌。
環境部近年積極推動畜牧業綠色轉型,今年底將強制畜牧小廠資源化目標比率達到5%。為進一步加速畜牧業將廢棄污染轉化為能源,環境部規劃推出「畜牧糞尿能資源化沼氣發電獎勵計畫」,獎勵畜牧場提升施灌比率及沼氣發電技術。
東成陸域風力發電案涉及東海岸自然環境保護及經濟部長郭智輝利益迴避爭議,環境部長彭啟明今(17)日應民進黨立委莊瑞雄、陳瑩邀請,前往長濱鄉與成功鎮聽取民意。對此,國民黨立委黃建賓表示未接獲通知,質疑是「黑箱視察」。彭啟明則澄清,環境部對該案不鼓勵、也不支持。
台南市推動綠色循環與永續發展,八翁里畜牧糞尿集中處理中心二期工程28日舉行動土典禮,台南市府祕書長方進呈及環境部次長葉俊宏主持動土;未來一、二期合併,每日可處理逾870公噸糞尿廢水,有效改善酪農區畜牧廢水及異味問題,並提升急水溪水質。
台南市推動綠色循環與永續發展,28日舉行八翁里畜牧糞尿集中處理中心二期工程動土典禮,市府祕書長方進呈及環境部次長葉俊宏主持動土,象徵公私協力推動環保與綠能轉型,未來一、二期合併可每日處理逾870公噸糞尿廢水,有效改善酪農區畜牧廢水及異味問題,並提升急水溪水質。
彰化縣東螺溪沿岸在每年3月木棉花火紅綻放,吸引許多民眾前來賞花,但民眾賞花還要聞畜牧廢水臭味引發抱怨,環保局因此將東螺溪沿岸列為重點查核區域,去年有28家業者被開罰,罰鍰金額達121萬餘元,今年亦將在花季期間加強稽查,針對東螺溪上游54家畜牧業者展開全面性查核,環保局強調,一旦違規就開罰。
環境部今20日發布「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部分條文修正,由於國際趨勢已對藥物和全氟及多氟烷基物質採行廢水檢測及削減管理,因此對一定規模醫院及醫學中心、科學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及製程有使用全氟及多氟烷基物質之事業等,新增每年檢測申報,連續2次不符監測值時,應提出執行自主削減措施。
畜牧糞尿流入河川將影響水中生態,如果資源化作為農地肥分,可降低水質汙染,環境部2017年要求小型畜牧場2025年底前,使畜牧糞尿資源化處理比率達5%,審計部決算報告發現,截至去年底為止,全國共5013家小型畜牧場,達標業者比例僅5成多。環境部回應,未來透過系統比對鄰近畜牧戶及農民媒合澆灌農地,以提升資源化比率,預估2025年可穩健達標。
雲林縣畜牧糞尿資源化已有835場,施灌農作物面積2143公頃,豬牛糞尿廢水變成肥料,澆灌文旦、玉米、大蒜、芋頭、小麥等,適逢中秋佳節,環保局鼓勵購買環保澆灌作物,替代常規烤肉食材,用實際採購行動支持環保。
雲林縣畜牧糞尿資源化已有835場,施灌農作物面積2143公頃,豬牛糞尿廢水變成液肥澆灌文旦、玉米、大蒜、芋頭、小麥等,適逢中秋佳節,環保局鼓勵購買環保澆灌作物,替代常規烤肉食材,用實際採購行動支持環保。
高市府環保局自2016年起推動畜牧廢水資源化政策,核准172家畜牧場廢水厭氧發酵處理後的沼液施灌農地,六都排名第二名,每年可減少約25.8萬噸畜牧廢水排入河川,不但減少廢水流入河川,並達到畜牧廢水循環再利用的目的。
畜牧業專業化、規模化經營,大幅改善農村經濟,也衍生排放廢水、異味等問題,多年來,縣府開啟輔導機制,制定相關政策,環保技術升級,大幅改善這些難題,我們也建置了首家「畜牧糞尿集中資源化處理場」,解決畜牧業與環境的矛盾,落實循環經濟。
嘉義縣首座斥資1800萬元新建的「畜牧糞尿集中資源化處理場」14日啟用,年處理2.5萬噸豬糞尿水,廢水處理後的沼氣可發電最多8萬度,但異味問題仍需強化除臭設施來改善,此外,業者認為資源化處理場用地取得也有困難。
嘉義縣斥資1800萬元新建首座「畜牧糞尿集中資源化處理場」今天啟用,年處理2.5萬噸豬糞尿水,廢水處理後的沼氣可發電最多8萬度,但異味難聞的問題仍未能做有效改善、設施用地取得不易也是難題。
高雄市環保局12日在市政會議中針對「高雄市淨零架構」進行專案簡報,包含與城市減碳息息相關的能源、工業、住商、運輸、農業、環境、綠生活、公正轉型等,推動2年能源、產業等9大面向淨零計畫,並配合「淨零城市發展自治條例」規定,啟動2025-2026第一期碳預算(即排放上限)評估,以科學化、制度化落實減碳。
高市府12日市政會議由環保局針對「高雄市淨零架構」專案簡報,包含與城市減碳息息相關的能源、工業、住商、運輸、農業、環境、綠生活、公正轉型等9大面向,並配合「淨零城市發展自治條例」規定,啟動2025-2026第一期碳預算(即排放上限)評估,科學化、制度化落實減碳,另外,環保局也將透過專家輔導團,協助各局處,讓各面向施政與淨零減碳結合。
雲林縣老農多,農業剩餘物也多,縣政府5年來推動農業生產轉型,以「資源永續低碳創新,雲林農業永續轉型計畫」獲得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第19年舉辦的「國家永續發展獎」政府機關類獎項,雲林縣也是第一個非六都縣市或中央機關拿下政府機關獎的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