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社交孤立的搜尋結果,共18

  • 雷神遇失智警訊!醫列14危險因子:壞膽固醇、聽損影響大

    雷神遇失智警訊!醫列14危險因子:壞膽固醇、聽損影響大

    42歲男星克里斯漢斯沃(Chris Hemsworth)因飾演漫威「雷神索爾」一角紅遍全球,曾因檢測出阿茲海默症高風險基因「APOE ε4 」一度息影。阿茲海默症屬失智症的類型之一,致病因子也和生活習慣、環境因素有關。台北榮總神經內科醫師林詠萱表示,民眾若能避免14項危險因子,就可降低45%失智症風險,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壞膽固醇高和聽力缺損,各增加7%發病率。

  • 高鐵「微笑列車」載長者圓夢 9旬長輩首搭直呼開心

    高鐵「微笑列車」載長者圓夢 9旬長輩首搭直呼開心

    善循環不斷,台灣高鐵自2009年起開辦「微笑列車」專案,協助弱勢族群以免費或優惠票價搭乘高鐵出遊,其中高鐵台中站25日迎來由社團法人神創發展協會帶領平均年齡達80歲長者團,當中更有不少長者是生平第1次搭乘高鐵。對此,高鐵台中站副站長施佳成也致贈50張台中至桃園來回車票,供長者出遊,盼讓長輩不僅體驗高鐵樂齡的服務,也能走出家門活動。

  • 徐文俊:重視長者靈性需求

    徐文俊:重視長者靈性需求

     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暨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長徐文俊醫師以「靈性照顧」為題,分享台灣高齡者正面臨「身、心、社、靈」等問題,認為社會應思索的不是如何照顧長者,而是如何服務他們,令其在晚年時仍能活出尊嚴與價值。

  • 台灣失智人口 2050年逾86萬

    台灣失智人口 2050年逾86萬

     隨著人口老化加速,失智症已成為社會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旺旺中時媒體集團長期關注樂齡健康議題,於昨(18)日在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銀髮失智照護講座」,邀請業界權威人士深入剖析,包含失智症警訊與應對、樂齡生活模式、飲食建議等,給予豐富衛教資訊,現場冠蓋雲集,台下民眾反饋正面。

  • 關鍵!「隨身小裝置」降失智風險61% 有效年齡門檻曝光

    關鍵!「隨身小裝置」降失智風險61% 有效年齡門檻曝光

    失智是現代中老年人都必須考量的重大健康風險之一,各國均視為防治重點。18日發表於《美國醫學會神經學期刊》(JAMA Neurology)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出,只要及時自我覺察聽力退化受損並配戴助聽器,就能顯著降低失智症發生風險。但這個絕佳對策有年齡限制,過了門檻之後可能不具太大作用。

  • 幫大腦施肥 高強度訓練每天6分鐘 還能遠離糖尿病

    幫大腦施肥 高強度訓練每天6分鐘 還能遠離糖尿病

    「大腦神奇肥料」BDNF,是維持大腦功能與神經彈性的關鍵因子,被視為是認知力、記憶力、情緒穩定甚至抗老化的關鍵指標。醫師李思賢指出,想提升BDNF濃度,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規律運動,每天6分鐘的高強度間歇訓練,就能提升兩到三倍,有氧運動的效果優於重量訓練。除了運動,睡眠、飲食、情緒管理等生活習慣,也是調控BDNF主軸。

  • 高齡駕駛害死行人「風險倍增」 學者指換照成效不彰

    高齡駕駛害死行人「風險倍增」 學者指換照成效不彰

    高齡駕駛事故頻傳,學者分析警政署2011至2023年共42.6萬筆汽車事故,發現75歲以上高齡駕駛造成行人死亡的風險是年輕族群的2.44倍,數據更顯示2017年實施高齡換照制度以來,75歲以上駕駛事故量並無顯著下降。交通部公路局表示,正研擬考照、回訓及換照等精進方案。據交通部長陳世凱日前宣布,最慢8月底前將公布方案內容。

  • 5生活習慣加速「腦萎」 重症醫:變笨跟老化無關

    5生活習慣加速「腦萎」 重症醫:變笨跟老化無關

    現代人工作忙碌、步調快,有時腦筋會突然一片空白。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表示,這未必是老化,而是不當的生活習慣所造成,例如睡眠不足、高糖飲食、壓力、久坐與經常獨處,都會加速大腦萎縮與功能退化,有些人不愛說話的原因,其實是因為大腦缺少了互動養分。

  • 別再誤以為是正常老化!醫揭1跡象恐增失智風險

    別再誤以為是正常老化!醫揭1跡象恐增失智風險

    一名65歲患者,主訴常聽不清楚別人說話,看電視也必須將音量調到最大,原以為只是正常老化現象,直到接受聽力檢查後才發現,聽力已達中度損失,需佩戴助聽器。醫師指出,聽力退化不僅影響生活,更會對大腦功能產生深遠影響,恐增加失智風險,不可輕忽。

  • 聯手華山基金會 星展照亮弱勢

    聯手華山基金會 星展照亮弱勢

     星展基金會16日與華山基金會和馴錢師財商研究中心合作,針對長者及經濟弱勢族群推動相關專案,並公布最新「亞洲商業影響力大獎」得獎名單,三家台灣企業「銀色大門」、「多扶旅行社」與「DOMI綠然」等共22家企業獲獎,將獲得獎勵金拓展計畫規模。

  • 瑞士陸生砍幼童 行凶前發「詭異私密情書」 怒批台獨可恥

    瑞士陸生砍幼童 行凶前發「詭異私密情書」 怒批台獨可恥

    瑞士蘇黎世周二(1日)有托兒所遭一名中國留學生闖入行凶,造成3名幼童1重傷2輕傷。瑞士媒體追蹤發現,當天案發前幾分鐘,現年23歲的嫌犯才在社群媒體帳號發了一篇長文,對一名女性抒發思念之情與性幻想,卻不忘自詡忠黨愛國、高喊「國慶節快樂」。由於中國大陸江蘇蘇州6月有日本母子遭人砍傷,廣東深圳9月18日再傳日本學童遭無業男持刀刺傷致死,蘇黎世這起事件也引起媒體關注。

  • 拜登團隊快看!帕金森氏症患者「口齒不清」這療法有效

    拜登團隊快看!帕金森氏症患者「口齒不清」這療法有效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高齡81歲積極競選連任,6月27日在首場電視辯論會與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對決卻暴露言語含糊不清甚至大舌頭結巴的狀況,加上近日傳出有帕金森氏症專家8進白宮,各界對於拜登身體狀況猜測不斷。英國研究人員發現,比起其他形式的治療,美國開發的LSVT LOUD語言治療法對於帕金森氏症患者的言語與溝通能力有顯著改善效果。

  • 3徵兆揪年輕型失智 風險因子曝:社交孤立、常喝酒都中了

    3徵兆揪年輕型失智 風險因子曝:社交孤立、常喝酒都中了

    依衛福部推估,全台65歲以上失智症人口數超過35萬人,且人數隨人口高齡化持續上升。不過,家醫科醫師陳鈺華提醒,失智症絕非老年人獨有疾病,若察覺日常生活出現記憶喪失、認知功能下降,以及語言表達功能障礙,要小心是年輕型失智症。他並提到,包括社交孤立、經常酗酒、維生素D缺乏、聽力障礙及慢性疾病,都是增加罹患年輕型失智症的風險因子,務必盡快進行調整。

  • 防兒虐 南投家扶籲民當「雞婆鄰居」

    防兒虐 南投家扶籲民當「雞婆鄰居」

     近年來兒少面臨家庭暴力、不當管教、疏忽照顧、性剝削等案頻傳,南投家扶中心統計發現,近3年兒少遭受身體虐待及疏忽照顧占6成,其中施虐者以「父母親」居多,因此廣邀民眾當個熱心「雞婆鄰居」,只要一通電話,就可能挽救寶貴的小生命。

  • 兒虐案近9成是父母施暴 南投家扶邀「雞婆鄰居」守護兒少

    兒虐案近9成是父母施暴 南投家扶邀「雞婆鄰居」守護兒少

    近年來兒少面臨家庭暴力、不當管教、疏忽照顧、性剝削等案頻傳,南投家扶中心統計發現,近3年兒少遭受身體虐待及疏忽照顧占6成,其中施虐者以「父母親」居多,因此廣邀民眾當個熱心「雞婆鄰居」,多留意身邊的兒少,若不幸遭遇疑似虐待或不當對待事件,能伸出援手及早協助通報社福單位,只要一通電話,就可能挽救一條寶貴的小生命。

  • 口腔影響身心 牙周病增37%憂鬱風險

     全球約有35億人罹患口腔疾病,無時無刻都對日常生活帶來影響。一篇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的大規模研究發現,牙周疾病患者出現憂鬱和焦慮的風險比一般人增加37%。醫師指出,過去普遍關注口腔疾病會導致疼痛、影響進食等生理功能,但心理和社會功能等「看不到」的影響也亟須重視。

  • 國外研究 老人腸胃不好 易感孤獨與憂鬱

     農曆新年和長輩親友團聚時,除了關注他們的生理狀況,也勿忘他們的心理健康!一篇2023年9月發表在《臨床腸胃病學和肝臟病學》的研究顯示,相較於沒有消化系統疾病的年長者,患有消化系統疾病的長者不僅孤獨感較高,且和罹患中度至重度憂鬱症有高相關性。國內專家認為,隨著高齡社會到來,許多慢性病經常伴隨心理因素,身心共病現象需要大家多留意與重視。

  • 防失智該養狗或養貓?專家:「2大強項」風險降4成

    防失智該養狗或養貓?專家:「2大強項」風險降4成

    世衛統計全球失智症患者已5000萬人且快速增加趨勢,到2050年恐達1.52億例。日本最新高齡者調查研究發現,養狗對於失智有抑制效果,家裡養狗的長者比沒養狗的銀髮族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大降4成之多,養貓與否的發病機率差異不大。研究團隊表示,這是科學家首度在養狗與失智症發病之間建立明確關聯。「狗是人類的好朋友」理由又多了一項。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