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組合式減速平台的搜尋結果,共10筆
高雄市三民區綠園道旁的鐵道三街,7日中午左右發生死亡車禍,1名19歲黃姓男騎士疑似搶快,撞上在無號誌路口過馬路的87歲趙姓老婦,老婦頭部受創送醫後仍不治,而同樣在綠園道旁的鐵道一街,日前就曾示警綠園道無號誌路口有危險,呼籲市府要多加建置減速措施。
高雄澄清湖風景區今年7月起由高市府接手管理,在園區內導入減速平台、人行步道、圓環等交通設施,打造交通示範區,獲得各界好評,議員認為,減速平台效果良好,且警示成效明顯,建議盡快導入其他社區的無號誌路口。對此,高雄市交通局表示,已爭取中央補助計畫,初步擇定3處住宅區試辦,預計今年底前完成。
為降低無號誌化路口易肇事問題並提升路口行人安全,桃園市交通局推動「組合式減速平台」,目前全市已建置19處,平均降速可達3成,但地方喊話,重車出入多的地段,減速平台會出現分離狀況,擔憂發生意外,盼規畫巡查報修機制。交通局表示,目前已設置完成的減速平台尚於保固期內,如接獲通報,會立即派工修復。
桃園市交通局推動「組合式減速平台」,為降低無號誌化路口易肇事問題並提升路口行人安全,目前全市已建置19處組合式減速平台,平均降速可達3成。地方喊話,重車出入多的地段,導致減速平台出現分離狀況,盼規畫巡查報修機制。交通局表示,目前已設置完成的減速平台尚於保固期內,如於接獲通報,皆會立即派工進行修復。
桃園市道安改善狀況曾被交通部點名改進,雙方一度隔空交鋒。交通部今邀桃園市政府赴中央分享交通安全改善作為及成果,桃園不僅人口增幅冠居全台,汽機車數量也上升,道路擁擠程度六都第三。桃園市交通局表示,行人事故死傷自2022年起已逐年降低,正多管齊下透過執法、工程及教育宣導面改善交通安全。
桃園道安屢遭交通部點名,部長甚至要求到交通部開記者會說明,引發中央地方互槓,桃園市長張善政今主持道安會報,1月A1死亡事故11件,較上月下降4件、比去年同期少3件,A2受傷事故5057則較去年下降6.6%,今年將持續以「速度管理」為主要目標,多管齊下優化交通安全環境。
桃園市議員陳韋曄蒐集桃園前十大「行人地獄」,都因車流量大、行人空間狹小、無行人停等空間釀禍,像八德區介壽路跟桃園區中正路每年有上百件行人死傷事故,呼籲通盤檢討。市府指出肇事熱點都位處人口稠密區,多因未禮讓行人和行人違規穿越車道釀禍,除加強宣導、改善道路工程、也會透過科技執法嚴格取締,多管齊下。
高雄鐵路地下化後沿線新增多處綠園道,提供附近居民運動休閒所在,不過高市三民區有里長抱怨,里民要前往綠園道前須跨越鐵道一街,但該處車流量大、車速快,多次爭取號誌設置卻失敗,里內長者已發生數起車禍。對此,高雄市交通局表示,因車流未達號誌設置標準,會再加強路口減速設施,維護行人安全。
桃園市交通局去年在無號誌路口推行「組合式減速平台」,1天就能組裝完畢,不受天候影響、對交通衝擊小,且在全市6處試辦,平均降速可達3成,讓外縣市也聞風來取經,交通局今年預計要再推6至10處,將持續精進,有望將「桃園經驗」複製到全台。
為降低無號誌化路口易肇事問題並提升路口行人安全,桃園市政府交通局自去年起推行新式實體減速設施「組合式減速平台」,以橡膠材質的組裝設計加上反光標線,促使汽機車駕駛人自動減速,且有兼具施工期間短、不受天候影響、對交通衝擊小的特性,目前全市有6處,包括行穿線2處及路段型4處,整體平均降低車速3成,讓無號誌路口變的更安全,改善案例也引起外縣市重視,有望將「桃園經驗」複製到全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