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的搜尋結果,共14筆
氣候議題在台灣正逐漸成為政治與產業決策的核心關注焦點,環境部長彭啟明以其扎實的大氣科學背景與國際視野,為台灣的環境治理與氣候行動注入新動能。
在COP29進入倒數之際,終於發表了一項重大宣言,即是50多個國家政府共同簽屬永續旅遊宣言,旨在使全球旅遊業轉變為可適應氣候的低碳產業。這份旅遊宣言也被視為本屆COP29氣候峰會的一項重大成就。
目前正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Baku)舉行的第29屆氣候高峰會( COP29),核能發電已成為各國討論中心話題,這標誌著各國的重視程度,以及心態的轉變。雖然會場上還是有反核團體在拒絕核能,但是擁核團體直接跳出來與之對抗,聲勢更強於反核者的意見。
總統賴清德今天(24日)主持「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他在致詞時表示,最好的能源是節能,節約能源,會比開發電源更有效率未來「深度節能」推動需要引進ESCO參與,政府會與產業合作,提出投資獎勵、投資抵減、政府補助等方法,來協助產業節能。
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第2場會議,今日下午4時登場,賴清德總統致詞時表示,全球面臨越來越嚴峻的氣候變遷挑戰,在2021年COP26上面,已經要求各國增加「國家自主貢獻」(NDC)頻率,每2年更新一次,我們必須團結力量,打造一個足以應對挑戰、並與國際接軌的強韌台灣,也願意和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持續加強合作,共同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28日出席「2024碳權交易元年高峰論壇」,談到台灣的碳排,童子賢認為無碳、高品質的電力對台灣最重要,否則淘汰燃油車,只是把碳轉移到發電端去排放,且RE100的再生能源排除核能,難以實踐,恐怕會被CFE(無碳能源計畫)所取代。另碳交所表示,國內碳交易平台預計在10月初上線。
台灣首批碳權預計將在10月初上架,外界原先預期搶頭香的會是太陽光電抵換額度,但據了解,將是更換節能燈具、沼氣發電等抵換類型的碳權;碳交所透露短、中、長期計畫,認為企業若沒把碳有價、永續的概念深植DNA,未來可能會被淘汰。
賴清德總統就職滿月前夕宣布,將成立「氣候變遷」、「健康台灣」、「全民防衛」3大委員會,並親自擔任召集人,遭在野黨批評是疊床架屋、侵犯行政權。對此,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上任一個月理解到行政院層級對氣候堆疊不少組織、會議,「一開始我的確很沮喪,怎麼推得動」,他贊同要有更高層級的總統府氣候變遷委員會,「我們確實是要架屋,但不是用疊床的方式」,而是打造更堅固的屋子。
準環境部長彭啟明520上任後,首要面對是課徵碳費課題。彭啟明19日表示,收碳費就是要以減碳為目的,上任後會用開放政府方式讓大家溝通。
準環境部長彭啟明擔任過氣象主播,以氣象達人的頭銜為大眾所知,曾創立台灣第一家民間氣象公司,還曾發行過台灣首張降雨天氣保單。隨著對氣候變遷研究深入,2015年開始茹素不碰肉,並積極串接產業與政府間淨零轉型工程。在產業界闖蕩數十年,彭啟明轉身入閣後,首要任務將接手推動碳定價準備、處理地方廢棄物沉痾,另外還有接續而來的基隆協和電廠四接案。
準閣揆卓榮泰今(19日)宣布新一波內閣人事,環境部長爆出大黑馬,由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總經理「氣象達人」彭啟明出任。彭啟明坦言,他從學界到創業20多年,服務公職從來不是他的選項,但知道2050淨零碳排等環環相扣的議題,需要有上位的氣候治理思維,氣候變遷的難題若沒有企圖心與明確政策路徑支持也是負擔,讓開放政府與公私協力能搭配成為下一階段的目標、讓更多年輕人知道,除了半導體,未來能源、永續、數位及氣候科技也將是台灣未來的護國群山,「這就是我明知這條路難行,政治路不好走,卻仍願意承擔挑戰的理由。」
知名度頗高的氣象達人、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總經理彭啟明接受準行政院院長卓榮泰先生的邀請,擔任環境部長一職,首要挑戰就是迫在眉睫的淨零議題。他在臉書表示「極端氣候的威脅,讓每個民眾面臨到重大天災,生命與財物損失、糧食短缺及物價上漲,這是極端氣候下,不可避免的困境,也是我們必須一起面對的挑戰」。
過去一年,隨著地緣政治風險升高及供應鏈重塑格局成形,國與國之間長久建立的貿易關係也正面臨著考驗。此外,全球主要出口經濟體的成長表現相對落後,「去全球化」的討論也因此有所升溫。
去年12月臺灣碳權交易所正式啟動,表示正式要面對碳關稅的衝擊;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簡稱COP28)中有近200國承諾要做能源轉型、脫離化石燃料並於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連產油國都加入轉型的行列,減碳到低碳、低碳到淨零排放,已非單純的口號了而是一次全球的聯合行動。更是未來企業務必要做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