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脂肪肝的搜尋結果,共459筆
彰化一處蛋場的雞蛋驗出農藥芬普尼殘留0.03ppm,為容許值的3倍。基因醫師張家銘表示,芬普尼最可怕之處,是會損害神經系統的穩定性,讓人易焦慮、入睡困難,若雞蛋遭汙染,毒素易累積在蛋黃,建議要防範,應從減少暴露與增加代謝力著手,例如選擇來源乾淨的雞蛋,多吃深綠色蔬菜、莓果等食物。
全台有200多萬名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成為重要課題。耳鼻喉科醫師曾家承分享最新研究,飲食、運動有助於調控血糖,若長期執行,糖化血色素平均可下降1.8%,不過,他也強調成功的關鍵在於決心,如果一天藥量在2、3顆以下的糖尿病患者,理論上有可能透過嚴格飲食與運動,達到減藥或不需用藥的狀態。
你知道嗎?讓人「越吃越餓、越吃越胖」的兇手,不是油脂,而是果糖!自然醫學博士陳俊旭指出,果糖具有特殊的正向回饋機制,吃得越多,吸收效率越高,特別是肥胖或脂肪肝患者,吸收果糖的速度更快。他強調,果糖是人體打開肥胖開關的關鍵之一。
在花蓮開餐廳的42歲王姓男主廚,身型壯碩、體重達125公斤,今年初燙傷住院意外發現罹第二型糖尿病與嚴重脂肪肝,住院期間每日需施打4針約120單位胰島素控制血糖。出院後,透過連續性血糖監測器(CGM)即時數據結合1周打1劑瘦瘦針,8個月過去體重剩93公斤。他坦言,以前不覺需要減肥,但變得健康很值得。
國際權威醫學期刊Lancet證實肥胖和糖尿病顯著加速代謝性脂肪肝炎的發展,代謝性脂肪肝疾病是全球最常見的肝病之一,預估影響全球約25%人群,嚴重恐導致肝硬化,甚至肝癌或肝衰竭。
乾癬和乾癬性關節炎是慢性但嚴重的非傳染性疾病,雖現已有新的治療方式,但由於皮膚病灶型態相當多變化,有的患者罹病到確診時間漫長,更常與心血管疾病等共病相互牽連,形成「骨牌效應」讓病況加重,讓患者在生活工作、心理甚至經濟上都易受挫。
秋天是柿子的產季,營養師薛曉晶指出,柿子的多種植化素,有助於控血糖、降血脂、抗發炎,但因其含單寧酸,應避免與高脂肪、高蛋白、高鐵質及酒精類食品同吃,甚至直接空腹食用,以免腸胃不適,更應和藥物服用時間隔2小時,以免影響藥效。
中美貿易戰緊張局勢降溫,台股單周多頭再催油門,加權指數最高飆上27,969點,再創歷史新高,朝28,000點整數大關進逼,市場青睞族群輪番表態,興櫃市場個股也輪動表態,受惠記憶體報價續揚,興櫃記憶體生力軍丹立(7866)單周狂漲逾4成大秀拳腳,勇奪興櫃單周漲幅之冠。
在台灣,每3人就有1人罹患脂肪肝。脂肪肝可能造成肝硬化,甚至演變為肝癌。一項最新研究發現,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連續半年每天補充300毫克維生素E,能在肝脂肪堆積、肝臟發炎與纖維化等指標上顯著改善,顯示維生素E具有護肝的潛力。
油脂是日常必備的調味品,台北榮總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今(22)日指出,含中鏈三酸甘油酯(MCT)的油品,較不易造成血糖波動,也能提升代謝力與專注力,民眾可在每天在咖啡、豆漿或溫水中加約5公克,持續一周後可再增量至15至20克。
83歲黃女士因身體不適就醫,意外發現肝功能異常、患有B型肝炎,進一步檢查發現一顆約1.5公分的肝臟腫瘤,確診第零期肝癌。所幸發現及時,執行電燒治療後,術後3天就順利出院,目前僅需定期追蹤避免復發。
別再拿到便當先扒兩口飯了,營養師呂美寶表示,研究發現,進食順序採先吃飯再菜肉湯的人,相較於先吃菜肉湯者,雖然只差5分鐘,餐後血糖卻差了近30 mg/dL,建議沒時間慢慢用餐的人,至少把飯延後5分鐘吃,不只是短期改善血糖,更能降低脂肪肝、癌症與代謝症候群的風險。
高雄市五甲國中校長鍾志華,用16年的堅持跑出健康與人生哲學,每天清晨4、5點,他準時出門跑步,無論颳風下雨、寒流酷暑,都未曾間斷過一天,平均每日跑8000公尺,靠著雙腳見證毅力,也讓他從曾經飽受痛風、脂肪肝、高三酸甘油酯困擾,到如今神清氣爽,被學生封為「最會跑步的校長」。
含糖飲料早被證實會引起許多新陳代謝問題,或是造成肥胖、脂肪肝。食安專家韋恩表示,許多人會誤以為無糖的代糖飲料是比較健康的選擇,但一項追蹤超過10年的大型研究發現,代糖飲料比含糖飲料更易誘發脂肪肝,只要改成喝水,就能顯著降低脂肪肝風險。
多數人都知道吃魚有益健康。家醫科醫師魏士航表示,研究證實,魚油能降低發炎反應、降低三酸甘油酯,一般人只要每周吃3次富含Omega-3的油性魚,例如鮭魚、鯖魚、秋刀魚、沙丁魚,就能達到理想攝取量,但若是吃鱈魚、鯛魚、養殖魚等Omega-3含量低的魚,上述保健效果,就可能大打折扣。
薑是料理中常見的配角。基因醫師張家銘表示,最新研究證實,薑能讓體內脂聯素上升,當脂聯素夠高,就像按下身體自我修復的開關,脂肪開始當燃料用,胰島素變得更靈敏,血糖不容易亂飆,這不只是腰圍變細、內臟脂肪變少,是整個代謝變得更聰明,能幫助降低罹患代謝症候群、糖尿病風險。
76歲女星潘迎紫在電視劇《一代女皇》飾演武則天形象深植觀眾心中,她最近受邀擔任第60屆金鐘獎頒獎嘉賓,更在螢幕前大秀結實的二頭肌,引發話題。醫師表示,肌肉是重要的血糖調節器官,肌肉量多的民眾,通常不易有脂肪肝或糖尿病前期。
多虧醫學與製藥科技的進步,現代人追求健康甚至養生,有更多方式且便利性大增,唯有一個小困擾?保健、營養補充品那麼多種,選什麼才好呢?被封為「排毒之王」的韓國醫學博士徐載杰表示,自己首選薑黃,「降三高、降血糖、加速新陳代謝,消脹氣、使皮膚恢復光澤彈性……我吃薑黃已經八年了,藥辦不到的事,薑黃卻辦到了」。
血糖、血脂控制不良,會造成健康危機。營養師薛曉晶指出,每天攝取乾重約5克海藻,不僅能穩定血糖、降低膽固醇,還可以優化腸道菌相,甚至在體重管理與脂肪肝控制上展現驚人潛力。
按摩紓壓竟按出人命!大陸湖南發生一起離奇死亡案件,一名李姓男子今年3月前往足浴店按摩,卻在過程中猝死。更令人震驚的是,司法鑑定竟發現死者尿道口和大腿根部留有精液,引發家屬質疑店家提供非法性服務,憤而提告求償人民幣113萬元(約新台幣500萬元)。近日法院一審判決出爐,結果卻出現大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