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腸中風的搜尋結果,共09筆
提到中風,許多人熟悉的就是腦中風,以及近日藝人秦楊右眼突失明的眼中風,除了這些地方,身體還有多處器官也會有中風危機。劉博仁指出,耳朵、腎臟、甚至腸子都會中風,也都和不健康的血管有關,日常就該做好保養,別等到器官缺血才驚覺。
腸道好人不老!當發生消化問題,輕則休息一下就痊癒,重則需要手術,若延誤治療恐有致命風險。旺旺中時第三屆「預防醫學 腸識講座」1日盛大舉行,第一場專題講座邀請新光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方躍霖主講「腸治久安、肝膽齊照」。
營養照護是醫療重要的一環,患者的身體營養狀況,攸關手術治療成敗和術後康復速度。一名84歲黃奶奶,10多年前因小腸中風壞死,切除長達190公分的小腸,術後因吸收不良,一吃就拉肚子,十分難受。所幸接受台大醫院營養支持團隊照護後,透過靜脈營養、調整三餐烹煮方式、補充營養品,終於在一年後順利恢復健康,能夠經口進食,消化功能也趨於正常。
今年84歲的黃姓奶奶,10年前因腸子沾黏及小腸中風壞死,切除長達190公分的小腸,術後胃腸道吸收不良,難以經口進食,「一吃就拉肚子,很不舒服」。奶奶接受台大醫院營養支持團隊照護後,透過靜脈營養、調整三餐烹煮方式、補充營養品,一年後順利恢復健康,消化功能也趨於正常。
苗栗縣一名81歲楊姓老婦因突然發生腹部劇痛,經緊急送往苗栗縣大千醫院急診,檢查發現有明顯腹膜炎狀況,因此緊急安排腹腔鏡手術,手術中發現病人小腸有一半已出現泛黑、腸壁腫脹、腸道空氣外漏、大量腹水等早期壞死缺氧現象,為臨床上少見的腸中風。
現代人由於飲食不正常,很多民眾都有腸胃疾病。外科醫師陳榮堅就稱,近日有位60歲的男子,連拉兩天血便,但只到西藥房買胃藥吃,結果撐了兩天,急診時肚子非常脹,檢查後才發現是有一段腸子壞死,最後只好切掉150公分腸子。陳榮堅呼籲,胃不舒服有可能是腸道出問題,若民眾吃藥沒改善症狀,應及時到醫院檢查。
該如何逆轉血管硬化,避免它進一步惡化下去?醫師表示,走路是促進心臟健康極佳的方式,特別是對於心衰竭患者來說,若能再搭配藥物治療與減重,約有80%病人心臟功能可恢復正常或接近正常。
70歲的吳先生有慢性肺病,幾個月前被診斷重度二尖瓣逆流及心房顫動,醫師建議手術治療,但傳統開胸手術會造成大傷口、標準微創手術需心臟停止並使用人工心肺機,都讓患者與家屬卻步。直到最近因心臟衰竭症狀加劇,吳先生決定接受不停跳二尖瓣人工鍵索植入術及微創胸腔鏡左心耳關閉術治療。醫師呼籲有瓣膜疾病及心房顫動的民眾,不要因為害怕手術而延誤治療。
腦中風是成年人常見腦部疾病,其實腸子也會中風。對此,敏盛綜合醫院微創手術中心執行長陳榮堅表示,腸中風是缺血性腸炎的俗稱,多與心房顫動有關,患者可能需接受腸造口(人工肛門)手術,若未及時救治,嚴重恐危及生命。他並提到,此病好發於年長、肥胖者身上,通常都有三高、心律不整等問題,一旦發生肚子悶痛情形,務必要提高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