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自製衛星的搜尋結果,共14

  • 環科新突破!替TASA打造電源濾波器 未來鎖定福衛低軌衛星

    環科新突破!替TASA打造電源濾波器 未來鎖定福衛低軌衛星

    國家太空中心(TASA)研製的福衛八號首枚「齊柏林衛星」,預計於台灣時間11月11日凌晨2時18分,在美國搭上SpaceX的Transporter-15火箭航班,升至太空,這是台灣首宗自製衛星星系,任務由8顆衛星組成。

  • 台灣自製衛星「福衛八號」啟航!84%元件來自本土 供應鏈曝光

    台灣自製衛星「福衛八號」啟航!84%元件來自本土 供應鏈曝光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台灣第一個自製衛星系--福爾摩沙衛星八號(簡稱「福衛八號」)規劃有8顆光學遙測衛星,其中,第一顆(FS-8A)今(7)日正式從新竹國家太空中心(TASA)起運搭機送往美國加州。裡面的關鍵元件有84%國產,自製率創下新高,包括芳興、原相、保勝光學、漢翔工業等十餘家台灣供應鏈,共同協助國家計畫參與這一波太空兆元商機。

  • 台灣自製首顆 齊柏林衛星 起運赴美

    台灣自製首顆 齊柏林衛星 起運赴美

     台灣第一個自製衛星星系福爾摩沙八號首顆衛星7日從國家太空中心(TASA)起運送往美國,預計第四季發射升空。總統賴清德起運典禮時表示,象徵我太空科技發展重要里程碑,讓台灣站上國際太空市場舞台。

  • 看見台灣 齊柏林衛星將升空

    看見台灣 齊柏林衛星將升空

     福爾摩沙衛星八號為台灣首個自製衛星星系,共有8顆光學遙測衛星,預計2031年佈建完成,其中第一顆衛星「FS-8A」由總統賴清德命名為「齊柏林衛星」,7日自新竹國家太空中心起運、搭機送往美國加州,安排於第四季發射。太空中心說明,相較2017年的福衛五號,福衛八號解析度更高、可達小於1米,並以星系方式運作,每天可通過台灣上空3次,使地表取像更頻繁、也更清晰。

  • 太空發展不落人後 國科會培育本土製造產業鏈

    太空發展不落人後 國科會培育本土製造產業鏈

    在科技發展下太空產業成各國重點建設之一,而我國已具備完整的衛星任務操作與整測能力,惟欠缺相關研製經驗與驗測能量,對此國科會提出3項階段性目標包含,建立完整遙測衛星星系、推動本土衛星產業發展、強化自主發射技術能量,並透過立方衛星計畫協助具發展潛力之國內業者成長,預期可培育3家系統商,進而開拓太空市場新藍海、競逐太空。

  • 國科會強化次世代通訊科技 預計6年投入270億開拓發展

    國科會強化次世代通訊科技 預計6年投入270億開拓發展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今(21)日召開第15 次委員會議,會中針對「次世代通訊科技發展方案草案」進行說明,國科會主委吳誠文表示,預計2025至2030年內投入270億,攜手產官學共同發展,加速台灣通訊產業的布局,預計發射2+4顆台灣自主開發之衛星,並與國際大廠合作同時逐步建構台灣國家隊,落實總統賴清德提出之「競逐太空」願景,促進國家數位科技發展與提升民眾社會福祉。

  • 福衛八號 讓太空夢在台生根

    福衛八號 讓太空夢在台生根

     總統賴清德15日視察國家太空中心表示,「福衛八號」代表台灣的太空夢,更是競逐太空重要里程碑,6月底前應做好啟運發射的萬全準備。未來政府將部署下個世代多軌道通訊衛星,提升國家數位韌性,並推動「B5G低軌通訊衛星計畫」,期盼利用我國科技優勢,讓屬於全人類的太空夢,在台灣落地生根、成長茁壯。

  • 福衛八號首顆衛星8月起運美  預計2031年完成布建

    福衛八號首顆衛星8月起運美 預計2031年完成布建

    台灣首個自製「衛星星系」福衛八號衛星的第一顆衛星(FS-8A)預計今年8月起運至美國、10月發射升空,賴清德總統15日與國科會主委吳誠文至國家太空中心(TASA)視導整備近況。吳誠文表示,該星系預計2031年布建完成。

  • 我國首個自製衛星10月升空 賴清德期勉6月完成測試

    我國首個自製衛星10月升空 賴清德期勉6月完成測試

    台灣第一個自製「衛星星系」福爾摩沙衛星八號,其中第一顆衛星(FS-8A)預計今年8月起運至美國、10月發射升空,賴清德總統今(15)日與國科會主委吳誠文親至國家太空中心(TASA)視導整備近況,賴清德表示,福衛八號能提高台灣遙測地表影像的能力與效率,藉由打造自製、自主衛星的過程,帶動台灣太空科技及產業的發展,期勉在6月底前完成所有衛星環境測試與測試後驗證,為起運及發射做好萬全準備。

  • 視察國家太空中心  賴清德:福衛八號是台灣競逐太空里程碑

    視察國家太空中心 賴清德:福衛八號是台灣競逐太空里程碑

    賴清德總統15日前往新竹視察國家太空中心「福衛八號」進展及產業深耕計畫成果時表示,「福衛八號」是我國競逐太空的重要里程碑,也是「第三期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的第一個計畫。代表著台灣的太空夢;除了為台灣建構更高解析度、更綿密的國土監測網絡,更是讓台灣競逐太空、邁向國際低軌道衛星市場的基石。

  • 「獵風者」5月上線 氣象署預報更精準

    「獵風者」5月上線 氣象署預報更精準

     我國致力發展太空科技,政府預計到120年度,將預算加碼至400億元。去年10月初已順利發射升空的本土首顆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目前已展開儀器參數調整及觀測數據最佳化階段,預計5月開始提供氣象資料。

  • 推動量子科技 蔡英文盼中研院扮火車頭協助建立產業鏈

    推動量子科技 蔡英文盼中研院扮火車頭協助建立產業鏈

    中研院開發出臺灣第一台「5位元超導量子電腦」,蔡英文總統今天表示,這是臺灣發展量子科技的重要里程碑。期盼未來中研院持續扮演火車頭的角色,以基礎科學帶動技術研發,協助臺灣建立量子科技產業鏈,為全世界的量子技術貢獻重要力量。

  • 蔡總統視察量子電腦計畫  中研院南部院區將打造研究基地

    蔡總統視察量子電腦計畫 中研院南部院區將打造研究基地

    蔡英文總統今天到中央研究院視察量子電腦計畫,見證台灣首部自研自製5位元超導全系統量子電腦,並期勉研究團隊更上層樓。中研院長廖俊智則說,中研院南部院將研發量子晶片製程與量子電腦系統架構,打造國家級量子科技研究基地。

  • 衛星電話概念股先看這兩檔

    衛星電話概念股先看這兩檔

    低軌衛星業者發射數量明年將大爆發,衛星通訊的應用範圍也開始滲透到手機市場,擁有最多衛星的SpaceX將推出簡訊到通話的新服務,台廠擁有多少機會?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