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處理量的搜尋結果,共565

  • 海納百川》善用廚餘再利用 才是雙贏(陳清雲)

    海納百川》善用廚餘再利用 才是雙贏(陳清雲)

    非洲豬瘟源頭已從疫調指向「廚餘未確實蒸煮」。過去也許有人覺得「省一點沒關係」,結果釀成全國禁運禁宰15天的代價。11月6日起分階段解封,真正的挑戰才開始:車輛、人流、豬隻大量移動,一個鬆懈就可能重演風暴。因此,禁廚餘養豬應先維持,待「落實查核、即時監控、法令完備」三要件到位,再談開放。

  • 桃園廚餘量能充足 生質能中心11/15起每日處理135公噸

    桃園廚餘量能充足 生質能中心11/15起每日處理135公噸

    非洲豬瘟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於5日宣布,自6日中午12時起開放活豬運送,並於7日恢復豬隻拍賣、屠宰與屠體運送。桃園市環保局表示,桃園市足夠處理目前廚餘的量能,15日後生質能中心可從原來每日處理100公噸廚餘,提升至135公噸,同時呼籲民眾落實廚餘分類,以免損壞設備、影響廚餘再利用效能。

  • 廚餘擬解禁 豬農促勿走回頭路

    廚餘擬解禁 豬農促勿走回頭路

     台灣日前爆發首個非洲豬瘟病例,農業部隨即宣布豬隻禁宰禁運15天外,更要求廚餘不得養豬,目前已恢復豬肉供應,但尚未恢復廚餘餵豬,導致每天至少有數百噸廚餘需要進到焚化爐處理,環境部長彭啟明7日受訪時表示,會盡速啟動聯合稽查、安裝即時監測系統、農業部也會修正《飼料管理法》子法完備法令,希望愈快愈好,否則廚餘處理恐有問題。但養豬協會不滿表示,廚餘禁餵不能走回頭路,將串聯各地豬農、肉商赴環境部前抗議,立法院前陳情。

  • 廚餘焚化排擠垃圾量能 台中每日逾百噸廢棄物暫置儲坑

    廚餘焚化排擠垃圾量能 台中每日逾百噸廢棄物暫置儲坑

    台中市府7日在議會進行非洲豬瘟事件專案報告,目前禁止廚餘餵豬,每天300噸廚餘採焚化處理,藍綠議員憂心排擠焚燒垃圾量能。市府直言,每天100多公噸垃圾無法處理,只能暫置焚化廠儲坑,正研議多種廚餘去化方式。

  • 全台5成廚餘改焚燒 彭啟明警示:再拖恐釀處理危機

    全台5成廚餘改焚燒 彭啟明警示:再拖恐釀處理危機

    據統計,每天全台灣約產生2100噸廚餘,由於非洲豬瘟疫情等,農業部尚未恢復廚餘養豬,目前每天至少有數百噸廚餘需要進到焚化爐處理,環境部長彭啟明7日受訪時表示,會盡速啟動聯合稽查、安裝即時監測系統、農業部修正《飼料管理法》子法,希望越快越好,否則廚餘處理恐有問題。

  • 昔飽受沙塵暴肆虐 呼和浩特翻身成大陸最幸福城市

    昔飽受沙塵暴肆虐 呼和浩特翻身成大陸最幸福城市

    中視《大陸尋奇》最新一集到訪蒙古高原的呼和浩特,當地過去以濃厚的草原民族風情著稱,卻因過度放牧而飽受沙塵暴肆虐,隨著綠化工程的推動,如今成為大陸最具幸福感的城市之一,像是小草公園循環利用廢棄木料的方式,實現「變廢為寶」的環保理念。

  • 《綠能環》平和環保前3季EPS3.16元

    平和環保(6771)2025(今)年前3季營收4.78億元,年增2.24%;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9,840萬元,年增11.01%;每股稅後盈餘(EPS)3.16元。其中,第三季美國對等關稅影響下游出口導向產業客戶的產能稼動,平和環保廢水代處理量略減,加上夏季電費墊高成本,第三季營收1.53億元、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2,887萬元,分別較去年同期略減3.28%、6.77%,整體而言,影響相對有限。

  • 燒廚餘救急 發展堆肥、生質能 需1、2年時間

    燒廚餘救急 發展堆肥、生質能 需1、2年時間

     台中某養豬場爆發首例非洲豬瘟案例,農業部禁止廚餘養豬,每日約500噸廚餘送焚化爐焚燒,立委擔憂廚餘鹽分高,燃燒將產生戴奧辛。環境部長彭啓明昨強調,焚化是救急的去化方式,已要求未來1個月,多監測1次全台焚化爐戴奧辛排放情形,中長期發展堆肥、生質能、養黑水虻等,但需要1至2年時間。

  • 日燒500噸廚餘救急!彭啓明:中長期發展其他去化方式

    日燒500噸廚餘救急!彭啓明:中長期發展其他去化方式

    台中某養豬場爆出首例非洲豬瘟案例,中央疫調推測病毒可能來自未落實蒸煮的廚餘,農業部持續禁止廚餘養豬措施,如何妥善去化廚餘備受關注。環境部長彭啓明今天指出,因事業廚餘去化有困難,目前各縣市約500噸廚餘送焚化爐燒,這是救急的做法,中長期仍要發展其他去化方式,例如堆肥、生質能、養黑水虻等,需要1至2年時間才可新增每日500噸的量能。

  • 禁不禁?防疫兩難 苗栗黑豬「主要吃廚餘」縣府:待中央指示

    禁不禁?防疫兩難 苗栗黑豬「主要吃廚餘」縣府:待中央指示

    台中市爆出非洲豬瘟,苗栗縣政府於第一時間召開相關因應會議,並配合中央指示持續稽查列管禁餵廚餘。苗栗縣長鍾東錦指示秘書長陳斌山召集農業處、肉品市場等單位討論是否禁用廚餘養豬?肉品市場代理總經理林澄清提出不同意見指出,目前苗栗縣肉品市場是全國最大黑豬拍賣市場,專供北部地區,一旦禁止廚餘養豬,將嚴重打擊黑豬養殖產業。鍾東錦裁示等候中央最後指令再依規定辦理。

  • 豬隻禁運宰擬11月7日解禁 每日3萬頭

    豬隻禁運宰擬11月7日解禁 每日3萬頭

     台中市近期爆發全台首例非洲豬瘟,為防止疫情擴散,全國採行禁運禁宰,但禁令可望在7日解禁。農業部長陳駿季於1日表示,15天的禁運禁宰,導致35萬至39萬頭豬隻因無法拍賣而「塞豬」,若放任恐怕會量多價跌,因此開市時會用登記及總量管制管控,並規畫每天約3萬頭,強調一定會本著市場秩序運作,必要時也會請冷凍公會進場。

  • 全國廚餘去化量能充足 短期掩埋或焚化 長期朝能源化發展

    全國廚餘去化量能充足 短期掩埋或焚化 長期朝能源化發展

    因應非洲豬瘟,全國禁止廚餘餵豬,中央日前成立廚餘去化前進協調所。環境部1日指出,昨開會盤點各縣市廚餘處理量能,也包含台中市,目前去化量能都足夠,廚餘可掩埋或焚化,但長期要朝向能源化、再利用化等方向處理。

  • 打臉川普!印度煉油商繞開制裁 恢復進口俄油

    打臉川普!印度煉油商繞開制裁 恢復進口俄油

    印度最大煉油商「印度石油公司」(IOC)據報已經購買5批將於12月抵達的俄羅斯原油,交易對象皆為未受制裁的公司,這代表印度在美方施壓停止進口俄油的情況下,仍選擇恢復購買,突顯出上週美國總統川普祭出的制裁失效。

  • 好食好事新創展會 揭示科技如何成為新供應鏈語言

    好食好事新創展會 揭示科技如何成為新供應鏈語言

    由好食好事加速器主辦的年度盛事「第八屆2025好食好事 Demo Day」30日在台北101獨一文創空間登場,匯聚來自台灣、日本、新加坡的14家食農新創,展現科技與創意如何勾勒食農產業的未來藍圖,開啟價值鏈新篇章。現場聚集超過300位投資人、企業決策者與產業夥伴,共同見證食農價值鏈的全新篇章。

  • 函農業部 中檢最速件確認養豬訪視紀錄

    函農業部 中檢最速件確認養豬訪視紀錄

     台中爆發非洲豬瘟疫情,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30日在行政院會中指出,全台現約有1324噸廚餘用於餵豬,全面停用廚餘養豬後,扣除各項既有處理設施量能仍約有495噸處理缺口,防疫需兼顧地方廚餘去化與長期處理量能;雲林縣長張麗善疾呼中央要永久禁廚餘養豬,並在各縣市設置廚餘資源化處理廠。

  • 竹縣家戶廚餘即起暫停收運 瀝乾後併入一般垃圾丟棄

    竹縣家戶廚餘即起暫停收運 瀝乾後併入一般垃圾丟棄

    為防堵非洲豬瘟,新竹縣政府環保局表示,為減少環境衛生疑慮,規畫自即日起至廚餘禁止餵飼豬隻解禁為止,新竹縣家戶廚餘暫停收運,請民眾務必瀝乾水分後併入一般垃圾排出。

  • 廚餘長期燒恐讓焚化爐損壞! 蘇俊賓籲政院正視長期風險

    廚餘長期燒恐讓焚化爐損壞! 蘇俊賓籲政院正視長期風險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30日出席院會指出,非洲豬瘟防疫工作不僅要防堵疫情,更需兼顧地方廚餘去化與長期處理量能。他指出,示警廚餘長期焚化處理將造成設備損傷隱患,應優先考量各種處理設備規劃與建置時間,另外,未來若廚餘養豬有條件解禁,在解禁之前應建立完善的科技監測與防疫流程,以確保政策兼顧安全與可行。

  • 焚化廠歲修將完成!台中3座掩埋場11月3日全封

    焚化廠歲修將完成!台中3座掩埋場11月3日全封

    台中市梧棲區爆發非洲豬瘟危機,台中市議員針對廚餘掩埋處理、焚化廠歲修、病毒外來感染來源等問題質詢。對此,台中市環保局長陳宏益回應,目前有8成廚餘進焚化爐燒毀,不過隨著后里焚化廠11月2日歲修完成,將於11月3日封閉後后里衛生掩埋場,廚餘全數透過焚燒處理。

  • 航空城2汙水場 2027年開工

    航空城2汙水場 2027年開工

     桃園航空城航內水道系統建設獲中央補助,將興建2處汙水處理場,預計2026年7月公告招商,2027年正式開工,後續依序推進汙水管線與用戶接管工程。市府水務局表示,航一系統用地面積約5.59公頃,完工後第1期預估設計平均汙水處理量為每日1萬4000立方公尺,航二系統用地面積約4.2公頃,預估設計平均汙水處理量為每日1萬2500立方公尺。

  • 新北 封存80公斤豬肉 盼中央助檢驗

    新北 封存80公斤豬肉 盼中央助檢驗

     台灣爆發非洲豬瘟疫情,新北市議會29日市政總質詢,民進黨團聚焦非洲豬瘟,並邀請新北市長侯友宜一起吃台灣豬肉漢堡,力挺台灣豬。民進黨團指出,防疫視同作戰,須層層把關,確實掌握足跡及廚餘流向,全力防堵。侯友宜說,已全面查核107家養豬場,其中流入新北市80公斤肉品就地封存,籲請中央協助檢驗是否有非洲豬瘟病株。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