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資訊戰的搜尋結果,共158筆
前總統蔡英文10日出席第一屆「柏林自由周」(Berlin Freedom Conference)活動,應邀於「柏林自由會議」(Berlin Freedom Conference),以「Threats facing democracies: Taiwan's experience defending freedom」(民主國家面臨的威脅:台灣捍衛自由的經驗)為題發表演說。她提到,現在正是民主國家彼此連結、調整策略、確保國家安全與繁榮的重要時刻,交戰規則已改變,集體策略也必須隨之演進,面對威權挑戰,韌性是民主存續的關鍵。
前總統蔡英文卸任後三度啟動訪歐行程,10日應邀到德國出席首屆「柏林自由會議」發表演說。蔡英文強調,威權政體在歐洲與亞洲使用的手段很相似,現在正是民主國家彼此連結、調整策略的重要時刻,交戰的規則已改變,「面對威權挑戰,韌性是民主存續的關鍵」,而今天是台灣站在民主防線的第一線,明天可能是任何一個國家,台灣準備好與全世界分享經驗,來捍衛民主與區域和平穩定。
在韓國舉行的「川習會」落幕後,全球媒體焦點集中於中美兩國領導人如何重新定義競合關係。川普與習近平這場久違的會面,既有戰略試探,也有權力展示,然而在整個閉門會談中,台灣並未被正式提起。這個「被忽略」的現象,比任何激烈的表態更值得台灣深思。
在韓國舉行的「川習會」落幕後,全球媒體焦點集中於中美兩國領導人如何重新定義競合關係。川普與習近平這場久違的會面,既有戰略試探,也有權力展示,然而在整個閉門會談中,台灣並未被正式提起。這個「被忽略」的現象,比任何激烈的表態更值得台灣深思。
法務部調查局與外交部今{29}日合辦「2025台灣亞非論壇─區域安全與跨境犯罪國際研討會」,共有45國、約300位來自海內外之司法、執法官員、知名專家及智庫學者來台與會或提出專題報告,為我國層級最高的國際執法安全會議。調查局長陳白立強調,跨境犯罪日益複雜多樣,單一國家已難以獨力應對,調查局積極推動與各國對等執法機關及國際組織簽署合作備忘錄,涵蓋共同打擊犯罪、資安防護及人才培訓,期以制度化方式深化交流,奠定長遠而穩固的合作基礎。
2025年10月10日,《Foreign Affairs》刊出由美國政治學者布里默(Maximilian K.Bremer)與葛里耶可(Kelly A.Grieco)共同撰寫的文章〈與中國作戰,快與慢〉(Fighting China,Fast and Slow),引發美國戰略界高度關注。文章指出,若美國與中國大陸在台海爆發衝突,決勝關鍵並非武器性能或兵力數量,而是「戰爭節奏」與「後勤韌性」。布里默與葛里耶可認為,美軍長期以來過度依賴高速、短期的作戰節奏,但面對地理縱深廣大、補給鏈強韌的大陸,這種策略將陷入前所未有的瓶頸。
2025年10月10日,《Foreign Affairs》刊出由美國政治學者布里默(Maximilian K.Bremer)與葛里耶可(Kelly A.Grieco)共同撰寫的文章〈與中國作戰,快與慢〉(Fighting China,Fast and Slow),引發美國戰略界高度關注。文章指出,若美國與中國大陸在台海爆發衝突,決勝關鍵並非武器性能或兵力數量,而是「戰爭節奏」與「後勤韌性」。布里默與葛里耶可認為,美軍長期以來過度依賴高速、短期的作戰節奏,但面對地理縱深廣大、補給鏈強韌的大陸,這種策略將陷入前所未有的瓶頸。
為回應數位時代兩岸資訊戰與假訊息帶來的挑戰,南華大學社會科學院與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將於10月30日共同舉辦「兩岸關係焦點:心理防衛」學術暨實務座談會。本活動由大陸委員會(陸委會)指導與支持,亦為「中國識讀計畫」的重要推動之一,旨在強化公民辨識惡意資訊與心理防衛的能力,培養具備批判思辨與民主韌性的青年公民。
民進黨欲於立院本會期推動包括《反滲透法》、《資通安全管理法》、《國籍法》在內等十部法律之「國安十法」修法,宣稱是為保護民主、阻止中國滲透等為由而來。然而在野兩黨方面,已經表達不會全盤接受的態度,更甚者,候任國民黨主席鄭麗文質疑執政黨此舉全然是為打壓政治異己而來。顯然法案未立,而紛爭已起。
民進黨欲於立院本會期推動包括《反滲透法》、《資通安全管理法》、《國籍法》在內等十部法律之「國安十法」修法,宣稱是為保護民主、阻止中國滲透等為由而來。然而在野兩黨方面,已經表達不會全盤接受的態度,更甚者,候任國民黨主席鄭麗文質疑執政黨此舉全然是為打壓政治異己而來。顯然法案未立,而紛爭已起。
近日外交部長林佳龍首登華沙安全論壇,以「再造全球民主供應鏈」為題發表公開演講,成為台灣首名獲邀前往波蘭當地智庫卡斯米爾波拉斯基基金會(Casimir Pulaski Foundation)舉辦的華沙安全論壇(Warsaw Security Forum)發表公開演說的外交部長。宣稱當前中國、俄羅斯、伊朗、北韓等威權政權已形成「動亂軸心」,挑戰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而台灣則是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也在強化全球供應鏈的韌性、可信任性上扮演關鍵角色,台灣生產全球超過90%的最先進半導體,是全球科技生態系的中樞力量。
一句「本來應該從從容容、游刃有餘,現在是匆匆忙忙、連滾帶爬」,竟讓兩岸網友同時在螢幕前會心一笑,甚至「笑著笑著就哭了」。
18日的國民黨主席選舉結果,由前立委鄭麗文勝出,她將成為國民黨創黨以來的第2位女性黨魁,不僅標示著青壯世代接班成功,也是藍營尋求現代化轉型的一場試煉,展現新世代挑戰舊勢力的象徵性意義。
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近期動作頻頻,加劇中美資訊戰升溫,最新劍指香港電訊旗下HKT(International)Limited,以國安為由,擬撤銷該公司在美國提供國際及當地電信服務授權。這是美國首度對香港通訊商出手,該公司恐如同多家中國通訊商,在美國市場遭封殺。
大陸近期再度升高對台情報戰。繼10日公布3名疑涉「台獨水軍」的台灣人士後,福建省廈門市公安局11日發布懸賞公告,徵求18名台灣軍方「政治作戰局心理作戰大隊」人員的「犯罪線索」,並聲稱已掌握該單位超過250名成員的身分與職責。對此,國防安全研究院戰略所長蘇紫雲建議,軍方可重新評估恢復「兵籍號碼制度」,作為保護人員個資的另一道防火牆。
針對國民黨主席餐選人郝龍斌、張亞中,先後指出境外勢力透過AI合成影片與網軍操作,大舉介入黨主席選舉,戰鬥藍召集人趙少康今(11)日更召開記者會,呼籲國安單位展開調查;時代力量黨主席王婉諭表示,「國民黨終於已知用火了」,終於深刻體認到中國對台灣的滲透,不分黨派,正全面危害台灣的民主政治。
中美各方面角力持續,據傳美國川普政府考慮對全球最大路由器業者TP-Link Systems採取重大措施,正權衡是否發布視TP-Link為國家安全威脅的「初步裁定」。
華府的秋季一向熱鬧,智庫活動頻仍,但新任國安會副秘書長趙怡翔的訪美行程仍成為焦點。根據媒體報導,趙怡翔在華府與智庫專家、前川普政府幕僚及國會助理會晤時,強調台灣將持續提升國防開支並投資非對稱戰力。這番表態呼應美方「台灣應強化自我防衛能力」的期待,也展現賴清德政府維持強硬路線的決心。然而,若把這次訪美放在美中角力與兩岸變局的脈絡中觀察,就會發現台灣的外交策略正變得愈來愈淺碟,也愈來愈錯位。
1周前,摩爾多瓦總統桑杜領導的親歐盟政黨「行動團結黨」(PAS)在議會選舉中擊敗了其主要親俄對手,贏得了超過50%的選票,這場選舉被視為該國未來走向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