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趙海軍的搜尋結果,共17筆
投行摩根士丹利發表最新報告,以良率過低為由,大砍大陸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的AI GPU晶片營收預期逾5成。該行此前預測,2025年至2027年,中芯AI GPU晶片收入分別達人民幣(下同)1.46億元、2.12億元、2.87億元,但最新修正後只剩5,850萬元、9,400萬元、1.36億元,削減過半。
在美西方科技圍堵打壓中,中國晶片企業迎難而上。據觀察者網引述《日經亞洲》8日報導稱,中芯國際聯席CEO趙海軍當天在業績會上表示,越來越多的中國晶片企業正快速搶佔市場份額,超越外國競爭對手,部分企業在過去兩年實現十倍增長,功率晶片和模擬晶片領域進展尤為顯著。
在美國總統川普6日宣布將對進口半導體課徵100%關稅後,中國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聯合首席執行長趙海軍8日表示,基於中國國內客戶的需求遽增,且海外客戶為應對不利因素做好更充分準備,美國關稅影響應該依然有限。且由於預期的關稅硬著陸並未發生,至少到10月前後,中芯的產能仍將供不應求。
美國近期加大關稅力道,不過大陸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聯席執行長趙海軍指出,先前外界擔憂關稅政策引發「硬著陸」並未發生,並預期關稅帶來的影響可能減弱。
美股隔夜漲跌不一,那斯達克創歷史新高,反映中概股的金龍中國指數升0.95%。香港股市在連漲四個交易日之後,周五低開113點或0.45%,並持續低走。
在中美科技戰與關稅戰背景下,大陸晶圓代工巨頭中芯國際聯合首席執行長趙海軍9日指出,展望今年第二季,目前市場出現很多新因素,但基本面與首季相比沒有太大變化,客戶都沉著應對,公司產能利用率也維持飽滿。已看到工業、汽車等產業觸底反彈的信號,產業鏈在地化轉換也繼續走強,更多的晶圓代工需求回流本土。
大陸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聯合首席執行官趙海軍表示,已經看到了各行業,包括工業和汽車領域,觸底反彈的積極訊號,產業鏈在地化轉換也繼續走強,更多的晶圓代工需求回流本土。
11日剛公布2024年第四季與全年度財報的大陸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其聯席執行長趙海軍12日表示,展望2025年,預期在大陸政府刺激消費政策紅利帶動下,客戶補貨、補庫存意願較高,例如消費電子、互聯網、手機等補單、急單較多「第一季淡季不淡」。
據觀察者網風聞社區「歪睿老哥」專欄報導,近日,全球五大晶圓代工廠:台積電、中芯國際、聯電、格芯和華虹半導體發佈了最新第三季財報,在營收部分,台積電營收第一,中芯國際強勁增長,華虹淨利潤同比增長2倍。
8日公告今年第二季財報業績後,大陸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9日召開業績說明會,該公司聯合首席執行長趙海軍在會中指出,根據上半年未經審核業績和第三季指引,2024年整體格局大致確定。在外部環境無重大變化的前提下,集團目標是銷售收入增幅可超過可比同業的平均值,下半年銷售收入可望超過上半年(36.51億美元)。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5月10日,中芯國際舉辦第一季法說會,交出營收17.5億美元的成績單,這是第一次中芯營收超越聯電和格羅方德,在純晶圓代工廠中,營收規模僅次於台積電。
大陸晶圓代工巨頭中芯國際10日上午舉辦業績說明會,該公司聯合首席執行長趙海軍在會中指出,中芯2024年提出銷售收入年增率超過可比同業的平均值(約8%),因此中芯預計全年營收增長目標為超過8%。
大陸晶圓代工巨頭中芯國際10日上午舉辦業績說明會,該公司聯合首席執行長趙海軍在會中指出,中芯2024年提出銷售收入年增率超過可比同業的平均值(約8%),因此中芯預計全年營收增長目標為超過8%。
中芯國際聯合首席執行官趙海軍表示,由於今年智慧手機和電腦總量只有少許增長,半導體行業並未全面復甦;從整個市場看,需求復甦強度尚不足以支撐半導體行業全面強勁反彈。
美國對中晶片禁令恐再出現破口。中國IC設計公司燦芯半導體近日被點出,該公司向6家解放軍供應商提供晶片服務。主要股東不但有兩家美資,至今還持續得到美EDA(電子設計自動化)技術供應,而站在燦芯背後的主要力量,正是美國重點防範的中芯國際。
中芯第三季獲利年減80%,毛利率只剩下19.8%,執行長趙海軍也坦言,整體需求復甦不如預期,沒有出現V型或U型的反彈,目前仍停留在底部。儘管如此,中芯仍將全年資本支出上調至75億美元(約新台幣2427億)左右,被市場認為,此舉反映美國制裁的強力威脅下,不得不加速購買囤積機台的腳步。
大陸晶圓代工巨頭中芯國際10日上午舉辦業績說明會,中芯國際聯合首席執行官趙海軍表示,2023年下半年市場整體需求復甦不如預期,整體呈現「W型」走勢,展望未來仍需等待經濟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