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跨境理財通的搜尋結果,共18筆
受惠於港股估值偏低、房市氣氛回暖等因素,香港市場正成為陸資競逐的焦點。香港特首李家超近日預估,未來幾年,香港將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跨境財富管理中心。「跨境理財通2.0」優化措施自2024年2月啟動後,大陸投資香港的財富產品帳戶從2.5萬個,增至11萬個。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17日發表《行政長官2025年施政報告》,也是他任期內的第四份施政報告。李家超表示,今年的施政報告圍繞兩大主軸——經濟和民生,會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成立由他領導的「北都發展委員會」,強調在「一國兩制」下,香港擁有引進來、走出去的獨特優勢,更認為未來幾年香港預料將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跨境財富管理中心。
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是關於全球金融中心城市競爭力的評價指數,其彙整各機構發布共100多個指標歸納為:商業環境、基礎建設、人力資源、金融業發展、聲譽等五大類,併同線上意見調查編製而成。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26日發表2025至2026財政年度政府預算案時表示,為推進大陸和香港在電子支付的聯通,中國人民銀行與香港金管局正積極落實跨境快速支付系統的互聯,為大陸和香港居民提供全天候即時小額跨境匯款服務,預計最快在年中推出。
雖然市場對川普的貿易保護主義感到緊張,中國特別被視為是關稅風險的最前線,人民幣對美元的波動率接近歷史新高。然而本周的人大會議,市場預計將批准地方政府債務的再融資,消息推升陸港股市飆升。
港股5四集體上漲,截至午間收盤,恒生指數漲1.24%報20,823.36點,恒生科技指數漲1.99%報4,622.55點,國企指數漲1.51%報7,478.92點。盤面上,科網股多數上漲,快手漲超6%,阿里巴巴、百度、小米漲近2%;半導體概念股漲幅居前,中芯國際漲近7%;中資券商股集體高漲,大陸房地產股普遍走強,融創中國漲近7%。
香港特首李家超16日發表「施政報告」。在金融發展方面,李家超表示將持續優化「互聯互通」機制,包括進一步擴大「債券通」範圍、人民幣計價股票範圍、以及人民幣債券等,強化香港身為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市場地位。
香港特首李家超16日發表2024年施政報告,這是其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李家超提到,要發揮香港身為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樞紐的優勢,增加離岸人民幣流動性,助力人民幣國際化,並吸引更多大型陸企赴港上市。
鎖定陸港兩地投資者的新版「跨境理財通」2月底上路,由於大幅降低投資門檻,並放寬業務範圍,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民眾的理財新寵。據統計,3月份粵港澳大灣區參與跨境理財通的個人投資者新增24,288人,較2月的2,391人激增逾九倍,創單月新開戶人數新高。
據新華社引述廣東省大灣區辦指出,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突破14兆元(人民幣,下同),以不到全大陸0.6%的國土面積,卻創造全大陸多達1/9的經濟總量。廣東省大灣區辦常務副主任朱偉表示,回顧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的整體經濟總量為10.8兆元,經過5年具體成長金額來到3.2兆元。
據新華社引述從廣東省大灣區辦指出,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突破14兆元(人民幣,下同),以不到全國0.6%的國土面積,創造全大陸的1/9經濟總量。
新修訂的《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實施細則》26日起正式實施,讓大陸與香港「跨境理財通」正式邁入2.0階段。具體包含進一步放寬「南向通」投資者准入條件,提升「北向通」投資產品貨架,擴大參與機構範圍並提升個人額度上限等。例如佛山胡小姐在2.0業務開通首日,就完成了一筆300萬元(人民幣,下同)的「南向通」交易直至最新額度上限,並購買一款中銀香港的投資產品。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30日在香港資本市場論壇致詞指出,香港目前正與大陸監管機構討論加快審批企業赴港上市進度,並鼓勵中東和東南亞國家企業也赴港上市;香港會全力發展債券市場,在「南向通」增加人民幣交易平台,助力陸資流向香港。
大陸智通財經網報導,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1月30日在香港資本市場論壇致詞指出,面對全球高息環境,多個周邊不明朗因素疊加影響,金融市場出現波動,港府當局全天候監察,至今未見香港有異常情況,金融市場持續有序高效運作,金融體系維持穩健聯繫匯率運作良好。
針對中國人民銀行與香港金融管理局24日公布六項深化陸港金融合作的政策,渣打香港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禤惠儀25日在亞洲金融論壇(AFF)表示,新政使投資者參與境內債券回購,增加大陸債市流動性,同時增強人民幣的吸引力。
大陸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雲澤24日在香港第17屆亞洲金融論壇演講時表示,為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大陸將強化《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祭出優化「跨境理財通」試點、降低銀行及保險業門檻等4招。同場致詞的香港特首李家超也稱,香港可以擔當國際資本市場橋梁角色,為亞洲及世界各地的企業和經濟體創造機會。
香港是否重亮東方之珠光芒?國銀看法兩極化。近幾年公股銀行縮小或終止香港分行財富管理業務,隨香港景氣逐步復甦,華南銀行、台新銀行、國泰世華銀行等皆看好香港財管的復甦力道,認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及高資產客源依舊不墜。
為進一步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促進「跨境理財通」試點便利化,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深圳市分行與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多個地方單位聯合對《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實施細則》進行修訂,並公開徵求意見。具體重點包含降低大陸「南向通」投资者的社保繳納年限的准入门槛;單人投資額度從100萬元提高到300萬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