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輔助治療的搜尋結果,共158筆
46歲林先生因擴張型心肌病變,導致心臟功能急劇惡化,8月起數度心臟驟停,台大醫院先將壞死心室全部移除、切掉半顆心臟,再成功利用「植入兩套長效型心室輔助器」模擬全人工心臟,創下亞洲首例。患者術後雖無心跳、量不到血壓,但能靠雙輔助器穩定提供連續血流,已能進食與行走,正住院等待心臟移植救命。
46歲林先生因擴張型心肌病變,導致心臟功能急劇惡化,8月起數度心臟驟停,由於仍等不到心臟,台大醫院先將壞死心室全部移除,切掉半顆心,再成功利用「植入兩套長效型心室輔助器」模擬全人工心臟,創下亞洲首例。患者術後恢復進食與行走,正等待換心救命。
瘦瘦針「猛健樂」據傳出現缺藥情況,有醫師指出,連降膽固醇神藥「樂脂益」也缺貨控貨。衛福部食藥署今日澄清,2款藥品目前供應皆穩定,皆非藥事法必要藥品清單,猛健樂2項藥品9月曾通報控貨,但10月已恢復正常供應;樂脂益則未接獲藥品短缺通報。
至於治療上,中醫醫院提供3大範疇,分別是純中醫服務、中醫治療輔以西醫檢查,以及中西醫協作。「純中醫就是從診斷、評估、治療都用中醫的方法,例如有慢性腹瀉的病人來看中醫,中醫用望聞問切的方法、辯證論治的手段替他做治療,輔以中藥或針灸後康復過來。」
一位中年男性主訴有夜尿困擾,常常一晚起床3次以上,因此影響睡眠品質,近日精神越來越差才就診,確認是攝護腺肥大作祟。醫師指出,夜尿、頻尿、尿流變細等問題,不僅影響生活與睡眠品質,若長期忽略不治療,膀胱為了排出尿液而不斷用力,久而久之會造成肌肉疲乏,甚至波及腎臟功能,讓原本可改善的狀況變得複雜。
再生醫療雙法明年元旦上路,未來若適應症屬於危及生命或嚴重失能疾病,只要完成二期臨床並具安全性與初步療效,經審議即可申請五年期「暫時性藥證」,提前進入市場,為再生醫療產業迎來關鍵轉折點,帶動細胞治療產業鏈全面升級。
健喬(4114)宣布,由日本Kissei Pharmaceutical Co.開發的創新口服新藥Yselty(雅絲媞)膜衣錠100毫克,已在台取得食藥署核准上市,預計明年第一季在台推出。此藥為全台首款用於治療停經前女性因子宮肌瘤導致經血過多的口服型促性腺激素釋放荷爾蒙拮抗劑,可望挹注健喬業績。
香港女星吳忻熹(吳文忻)去(2024)年發現乳癌復發,癌細胞擴散到淋巴,原本已經接受治療,怎料,今年3月竟惡化至4期,過程艱辛又令人心疼。她17日迎來51歲生日,特地為自己準備了「重生」的禮物,但談及治病近況,她坦言很害怕被問「還要多久時間」。
宜蘭51歲的吳姓男子原本健康、熱愛運動,卻在一次運動後突然中風倒下,幸運撿回一命,卻因此失去說話與理解能力,整個人彷彿「語言斷線」,感到極度無助。所幸,在家人支持下吳男積極復健,同時每週至羅東博愛醫院進行高壓氧輔助治療,他感覺自己逐漸清醒,大腦正在重開機,盼能逐步修復受損腦神經。
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下稱器捐病主中心)響應國際世界安寧日(10月的第2周),2025「心願追圓滿」世界安寧日公益路跑活動」18日在臺北市大安森林公園登場。衛生福利部醫事司司長劉越萍等貴賓出席活動,感謝醫護人員與各界努力提升安寧療護品質,鼓勵國人認識善終三法,為生命的最後旅程做好規劃。
為響應「世界安寧日」(World Hospice and Palliative Care Day),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安寧病房特別舉辦動物輔助治療與藝術治療活動,邀請病人、家屬及安寧團隊共同參與,讓愛與關懷在病房中流動,在溫馨氛圍裡體驗陪伴與療癒的力量。
1名32歲的陳姓工程師長期飽受憂鬱症困擾,儘管接受藥物與心理治療多年,情緒低落與失眠問題仍反覆發作。去年因工作壓力與家庭變故導致病情惡化,他開始出現強烈的無助感與自我否定。高雄市立小港醫院精神科醫師廖揮原評估後,建議他嘗試重複經顱磁刺,接受30次療程後,他的情緒逐漸穩定,睡眠品質改善,原本難以專注的工作也能重新投入。
中新網9日報導,中國大陸稅務總局利用增值稅發票數據,分析大陸十一國慶中秋假期相關消費行業銷售收入情況結果顯示,消費相關行業日均銷售收入同比增長4.5%,其中,商品消費和服務消費同比分別增長3.9%和7.6%。數位產品、汽車消費增長較快、金銀珠寶銷售增幅較高,旅遊、文化藝術體育服務需求強勁,食品及保健品消費平穩增長。
台灣氣候潮溼悶熱,許多人會在胸口與背部出現一顆顆小突起,皮膚科醫師指出,這可能是黴菌造成的「皮屑芽孢菌毛囊炎」,除了吃藥治療外,抗屑洗髮精也有妙用,只要塗抹於胸口與背部,靜置3至5分鐘後沖洗乾淨,就有預防效果。
乳癌高居我國女性癌症發生率之冠、死亡率第2名,衛福部國健署今年起擴大乳房X光攝影檢查補助,篩檢對象從原本45歲至未滿70歲、40至44歲具家族史婦女,擴大至40~74歲婦女,每2年可接受1次免費乳癌篩檢。截至今年9月中旬,我國乳癌篩檢人數首度突破100萬人,較去年同期增加33.57%。
50歲女星唐玲近年積極抗癌,努力重返螢光幕。她在2019年被診斷出胃癌第四期,經過多次化療及手術,切除了三分之二的胃,才逐漸控制住病情。這些年來,她不僅持續接受治療,也透過復健、心理調適一步步恢復生活,如今以樂觀態度面對未來。不過,近期她又被醫師告知確診為糖尿病前期,讓她心情大受影響。
乳癌是台灣女性最常見癌症,並以「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乳癌占約7成最多。多數早期患者接受手術搭配術後荷爾蒙治療,預後良好,但針對少部分中高復發風險族群,術後須採取更積極治療。專家指出,經醫師評估使用荷爾蒙療法合併新一代口服化療藥物治療,有助降低復發風險,且因服用便利、副作用可控,成為重要輔助療法之一。
心血管疾病長期位居國人十大死因前三名,傳統治療多依賴藥物、心臟支架或手術。近年來,非侵入性、安全性高的增強型體外反搏(EECP)療法,已被多家醫院與診所廣泛採用。臨床案例顯示,一名75歲出家師父因心肺功能不佳,行走時需他人攙扶,經完整EECP療程後,已能自行行走,生活品質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