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鈣質吸收率的搜尋結果,共09筆
每天都有喝牛奶,骨質密度還是偏低?醫師陳鈺泓指出,鈣質攝取量固然重要,但吸收率也不可忽視,懂得怎麼吃、何時吃,才能存好骨本,不讓辛苦補的鈣白白流失,每天分早、中、晚攝取,以及避開高草酸食物、控制咖啡因、晚餐後或睡前1小時攝取一些含鈣食物,是日常生活中能有效預防骨質疏鬆的4大關鍵。
提到補鈣食物,很多人會先想到牛奶。不過,營養師表示,其實便當常見的配菜─小松菜,鈣質含量高居綠葉蔬菜之冠,每100公克中就有90毫克的鈣,且吸收效率高,吃小松菜補充鈣質的效果,甚至比牛奶、菠菜都還要好。
喝牛奶能補鈣,對不能喝牛奶的人來說,豆類製品是很好的補鈣來源,營養師劉雅惠指出,豆漿含鈣量低,可以選擇豆腐來補充鈣質,但不是每款豆腐都適合,選擇凝固劑是硫酸鈣的板豆腐,會比嫩豆腐來得正確。
肌少症不只出現在老年人身上!不少年輕女性為追求纖細身材而節食,卻因營養不足,導致肌少症上門。肌少症是肌肉量低、肌肉功能低 、體能表現低的三低情況。若要健康變瘦,專家提醒民眾,早餐可吃顆水煮蛋或茶葉蛋,搭配牛奶或豆漿;中餐吃魚肉或豬肉加上一包滴雞精;晚餐喝一碗豆腐湯搭配蛋白質蔬菜,如花椰菜、馬鈴薯、菠菜等,並搭配規律運動,才能瘦得健康。
嘉義縣預估全縣7萬多人可能患有骨鬆肌少症,為此,嘉縣衛生局自去年4月起,開始到社區、村里提供篩檢,今年更率全台之先,針對骨鬆肌少症高風險族群開辦「骨鬆肌少高風險運動營養班」,長達12周,一周3次的課程全部免費上,衛生局依坊間一堂重訓課1200元至1400元換算,不但讓上課民眾強肌健骨,還省下最多5萬元的支出。
有些人會以豆漿來替代乳製品來補鈣,不過,營養師吳佳穎指出,很多人都誤會豆漿含有高鈣,其實一份190 c.c的無糖豆漿,只有23毫克的鈣,遠不及小方豆乾的275毫克的鈣,兩者差距近11倍,建議想素食或乳糖不耐者,若想補鈣吃豆乾類會更為實際。
冬季天氣較冷,人們在戶外活動相對減少,日曬不足加上少運動,小心鈣質大量流失,國健署就指出,缺鈣不但容易發生骨質疏鬆,也可能會影響凝血功能、引起高血壓等問題。除了喝牛奶補鈣外,也可透過其它食物來獲取,而芥藍就是很好的選擇,其鈣含量高於牛奶,還富含維生素A、C等營養素,具保護眼睛、促進膠原蛋白合成等作用。
鈣質是人體重要的營養素之一,除了喝牛奶補鈣外,也可透過其它食物來獲取。對此,營養師李婉萍分享9種含鈣量多過牛奶的蔬菜,包含芥藍菜、蘿蔔葉、紅莧菜、小白菜、白莧菜、青江菜、蚵仔白菜、紅鳳菜及地瓜葉。然而,蔬菜裡的膳食纖維和草酸會影響鈣質吸收,她建議,只要先汆燙3分鐘,並搭配蛋白質食材,飯後來點維生素C高的水果,就能有效提升鈣質吸收率。
青江菜是餐桌上常見食材,屬於十字花科蔬菜的它,能為人體健康帶來許多正面效益。對此,營養師陳冠蓉分享,青江菜富含植化素、β-胡蘿蔔素、纖維質、鈣質及葉酸,有助於抗癌、護眼、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等作用,非常值得日常多多攝取。另外,她還提到,由於青江菜的葉子較容易熟,建議料理時先炒莖再炒葉,整體口感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