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雙邊安全協議的搜尋結果,共18筆
在美國總統川普積極推動「普澤會」之際,《華爾街日報》引述美國官員消息披露,五角大廈一直暗中限制烏克蘭使用美製遠程陸軍戰術飛彈系統(ATACMS)攻擊俄羅斯境內目標,從而削弱了基輔在對抗俄軍入侵時的作戰能力。
加拿大總理卡尼24日首訪烏克蘭首都基輔。他發文稱,「值此烏克蘭獨立日,值此國家歷史上的關鍵時刻,加拿大將加大支持力度,為烏克蘭實現公正持久的和平做出努力。」美媒指出,加拿大政府表示,可能準備加入由歐洲盟友領導的維和行動。
二次大戰之後,日本在和平憲法和美日同盟體制下,「專守防衛」成為國家最高戰略指導原則。在日本的守勢戰略下,「美國扮演矛,日本扮演盾」是長年不變的關係,兩國同盟屬於一種主從地位。另一方面,由於韓戰、越戰接連爆發,美國開始希望日本重新軍備,協助東亞地區的安全保障。
波蘭獨立英文媒體「波蘭筆記」27日報導,由旅居國外烏克蘭人組成的首支志願部隊,近日在波蘭完成基礎訓練,接下來將返回烏國準備正式投入部署,強化抵抗俄羅斯侵略戰力。
愛沙尼亞是最支持烏克蘭扺抗侵略的盟國,不過有限於該國的總體實力較弱,過去幾年只能提供輔助物資。愛沙尼亞或許想要展現更積極的協助力量,該國的弗蘭肯堡技術公司(Frankenburg Technologies)啟動了自製防空飛彈的專案,稱為Mark1型飛彈,首批飛彈可望在2025年提供給烏克蘭實戰,如果表現良好,可擴大生產規模。
美國和伊拉克已就美軍和其他外國軍隊在2026年底前撤出伊拉克達成協議,這是美國為削減長達20年之久的軍事承諾所做的最新嘗試。官員們說,駐紮在巴格達、伊拉克西部和該國其他地區的數以千計的美軍和聯軍將在明年9月前撤離,隨後在次年年底前對伊拉克北部城市艾比爾的部隊進行縮編。
美國總統大選首場電視辯論拜登表現失能的問題正在發酵。面對民主黨內的逼退壓力,拜登7月5日接受美國廣播公司(ABC)訪問時表達了只有「萬能的主」(Lord Almighty)才能讓他退選的堅定決心,這或許有機會讓國內紛擾暫時畫下句點。然而對國際來說,問題才剛開始。
美國總統大選首場電視辯論拜登表現失能的問題正在發酵。面對民主黨內的逼退壓力,拜登7月5日接受美國廣播公司(ABC)訪問時表達了只有「萬能的主」(Lord Almighty)才能讓他退選的堅定決心,這或許有機會讓國內紛擾暫時畫下句點。然而對國際來說,問題才剛開始。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在接受公共電視網(PBS)專訪時證實,華府打算讓基輔將取得的F-16戰機直接部署在烏克蘭本土。
國策院今(20日)舉行「G7峰會、歐洲情勢與中俄朝軸心」座談會。學者指出,從俄國總統普丁訪朝後,恐會見到北韓更頻密試射飛彈;中共在美國大選底定前不會有大動作。另有學者表示,本次美國與烏克蘭簽署協議及G7決議使用俄國遭凍結的500億美金也是在警告中共若武力侵台,美國可能與台灣簽署新協議,且海外資產遭凍結速度也會加快。
義大利舉行的七國集團(G7)峰會14日進入第二天議程,聚焦中國產能過剩及其在俄烏戰爭疑似暗助俄羅斯的爭議,在聲明中矢言對中國不公平的商業做法採取行動因應。
七大工業國(G7)13日在義大利舉行為期三天的年度峰會,在這場會議中,烏克蘭除了得到500億美金(約1.6兆台幣)的抗俄資金外,美國總統拜登還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簽署了一份10年期雙邊安全協議。而澤倫斯基形容,這是抗俄作戰歷史性的一天,還提到中方曾向他承諾,不會賣武器給俄羅斯,這將增加烏克蘭的勝算。
七大工業國家(G7)領袖在義大利南部舉行年度峰會,與會的美國總統拜登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簽署一份為期10年的雙邊安全協議。據熟悉協議細節的官員稱,該協議為美國與基輔的長期安全關係指明了道路,但也可能被未來的美國政府取消。
七大工業國家(G7)領袖13日在義大利南部舉行年度峰會,來自七個主要工業化國家的領導人們聚焦俄烏戰爭、中國產能過剩、中東局勢、人工智慧等全球挑戰,並宣布新的對俄制裁,同時致力於形成共同陣線,應對中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也出席會議,並與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一份為期10年的雙邊長期防務與安全協議。
挪威15日宣布與烏克蘭達成一項安全協議。此前,烏克蘭透露已與9國簽署雙邊安全協議。
新華社2日引據烏克蘭總統網站1日報導,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1日在烏東部城市哈爾科夫與到訪的荷蘭總理呂特會面,雙方簽署兩國安全合作協議,協議有效期為10年。
據香港中通社報導,烏克蘭、德國和法國政府證實,烏總統澤倫斯基定於當地時間2月16日先後訪問德、法兩國,將分別簽署雙邊安全協議。與烏克蘭簽署此類雙邊安全協議,遵循了七大工業國集團(G7)的承諾。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在本週二(16)晚間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法國將在未來幾週向烏克蘭提供約40枚暴風影(Scalp-EG)巡弋飛彈和數百枚炸彈。他指出,法國國防產業也正在「戰時經濟」的框架內努力提高對烏克蘭的裝備生產和供應,特別是155毫米的凱撒自走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