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鹿林天文台的搜尋結果,共16筆
恆春建城150周年迎來宇宙級驚喜!屏東縣政府11日捎來喜訊,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審查通過中央大學鹿林天文台發現的第724875號小行星,並將其命名「HENGCHUN(恆春)」,成為第3顆與屏東有關的小行星,有利當地發展星空觀光。
近年屏東縣積極發星空觀光,計畫將恆春半島打造成星空旅遊基地,而在今年恆春建城150周年之際迎來宇宙級驚喜,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審查通過中央大學鹿林天文台發現的第724875號小行星、並正式命名為「HENGCHUN(恆春)」,這已是第3顆與屏東有關的小行星。
為歡慶恆春建城150周年,中央大學將編號 724875 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恆春(Hengchun)」,以此向恆春半島悠久的人文歷史與精神傳承致敬,並將這份榮耀永遠留在浩瀚宇宙之中。
位於智利北部高山的魯賓天文台與中央大學天文所共同參與的「時空巡天傳世計畫」(Legacy Survey of Space and Time; 簡稱 LSST) 傳出重大科學進展,近日發布第一批天文觀測影像,彌足珍貴,雙方預計為宇宙拍攝10年的電影,探討宇宙多變的一面,對於了解宇宙產生革命性影響。
繼「彰化」小行星後,另1顆在12年前,由當時彰化高中學生謝孟邑、洪國睿共同發現的新小行星,今年正式以「Tsiongtiong」(彰中台語)命名,讓「彰化」、「彰中」一起閃耀天際,兩人表示,共同為其命名「彰中」,是希望「彰中」不只是能在地圖上找到,更能在天空中看到。
繼「彰化」小行星後,天空中又多了一顆以「Tsiongtiong」(彰中台語)命名的小行星閃耀。這顆小行星是在2012年11月,由當時就讀彰化高中二年級的謝孟邑、高中一年級的洪國睿共同發現,永久編號551082。兩人共同為其命名「彰中」,是希望「彰中」不僅能在地圖上找到,更能在天空中看到。
全球首顆以台灣現代美術先驅命名的「陳澄波」小行星,日前由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正式通過並公告。今日在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舉辦小行星命名頒贈典禮及微型展,並同步發布「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環景實境線上展及相關活動資訊,同場加映「陳澄波小行星微型展」。
台灣油畫家陳澄波為228事件受難者之一,陳澄波文化基金會2月28日宣布,編號661666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陳澄波,該小行星一開始的臨時編號為「2005EW228」,當中數字碰巧為228。沒想到竟有台派網友質疑,英文命名為何用Chen Cheng-po,而非閩南語發音Tân Têng-pho,引發爭論。
【旅奇傳媒/編輯部報導】150年前,因牡丹社事件清廷開始重視台灣的防禦,建立恆春古城,恰巧距離地球約150光年的金牛座畢宿星團,今日所見的星光,正是當時恆春建城發出來的光線,時至今日這些星光才抵達地球,時光旅行與歷史洪流交會,共同見證了恆春建城150週年。
慈濟基金會創辦人證嚴法師推動慈善事業,受到各界肯定。中央大學感念其奉獻,不畏颱風來襲,9月30日校由長周景揚等一行前往花蓮,頒贈編號555802證嚴(Chengyen)小行星給證嚴法師,期許她的精神能夠繼續影響世人。
平均每50至100萬年就會發生一次能造成洲際性災難的小行星撞擊事件,5年後將能目睹一顆威力足以摧毀整個台灣的小行星,從比月球近10倍處快速掠過夜空的真實情景,今晚也將有一顆小行星掠過;台北天文館表示,29日晚間10時許,從距離地球不到月球3分之2遠、距離地球僅約29萬公里處將掠過的2024 MK小行星。
現在往天上看也能看到「彰化」!中央大學鹿林天文台蕭翔耀與美國馬里蘭大學葉泉志博士,共同發現編號336392小行星,並以「彰化」為這顆小行星命名,彰化縣政府今日邀請中央大學天文所教授陳文屏、中央大學天文所鹿林天文台長林宏欽及彰化小行星發現人蕭翔耀出席「璀璨閃耀彰化小行星」記者會,表達感謝。
太陽系第3大,也是第2個被發現的小行星「智神星」,位於火星和木星間的主小行星帶內,外觀呈扁橢圓形,是一顆形成於太陽系初期的「原行星」,保留了當時最原始的風貌,台北天文館表示,「智神星」將在5月19日達到「衝」的位置,在此前後與地球距離最近,最適合觀察。
為表彰已故傑出校友陳其寬對中央大學校園規畫及建築界的貢獻,校方將編號236851的陳其寬小行星致贈給家屬,向大師致敬。
舉頭仰望星空,看見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597966 Lai He)小行星。賴和文教基金會與中央大學於台灣文學基地於30日共同舉辦「賴和小行星頒贈儀式」,緬懷賴和先生的卓越貢獻。今年適逢賴和先生130年冥誕,亦是賴和文教基金會成立30年,意義非凡。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近日正式通過,將編號597966的小行星命名為「賴和(Lai He)」,副總統賴清德說,賴和是醫界典範,除妙手如春、視病如親,對於推動台灣文學發展也有顯著貢獻,更是民主運動先驅;他也說,520上任後,他也會向賴和學習,不僅照顧弱勢民眾也會重視教育文化,還深化台灣的民主,讓台灣社會成為台灣社會稱羨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