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麥得飲食的搜尋結果,共26筆
中秋佳節,不少人會選擇烤肉大啖美食,不過大魚大肉恐增加身體負擔。根據研究顯示,日常飲食若遵循 AHEI(另類健康飲食指數)、MIND(麥得飲食)、AMED (地中海飲食指數)三大飲食原則,就能有效減緩慢性病累積、延緩身體老化;資訊亦能夠整理出應景的「5大烤肉守則」,守護健康。
鋰不只是情緒穩定劑,更可能是預防失智的元素。營養師高敏敏指出,鋰對於大腦認知功能、延緩阿茲海默症可能有保護作用,如果缺乏,大腦就會提早出狀況,日常可以透過飲食來攝取,包括小麥、馬鈴薯、高麗菜、番茄、香蕉、深海魚、大豆等多種食材,若能吃夠蔬菜並搭配全穀雜糧,不僅能穩血糖,也幫助護腦。
追求長壽外,更要健康老去。有外媒整理2025年多項最新研究,列出7項最能幫助「健康長壽」的7項飲食建議,包括減少吃超加工食品、多攝取富含類黃酮、植物性蛋白、高纖維碳水化合物、小型魚類等,其中植物蛋白性蛋白部分,專家建議可多食用豆腐抗衰老。
隨著人口老化,失智症已成為社會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台南市立醫院營養課主任張麗娟分享「麥得飲食(MIND Diet)」的理念,此飲食模式結合地中海飲食與得舒飲食(DASH diet),強調深綠色蔬菜、莓果、堅果、豆類、魚類與橄欖油的攝取,被研究證實能降低失智與阿茲海默症風險。台南市醫結合在地店家示範推出結合麥得飲食概念的創意餐點,讓長者實際體驗「吃出腦健康」。
響應「國際失智症月」,新竹市政府即將在9月推出系列活動,規畫5大精彩主題及內容,以多元課程為主軸,從知識學習、情感理解到實際行動,全方位協助民眾了解失智症。活動內容豐富有趣,自即日起開放線上報名,邀請市民踴躍參與。
認知變差常是失智前兆。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分享有位80歲婦人因記性衰退、表情淡漠,被診斷是輕度認知功能退化,在他指導下,三餐採取麥得(MIND)飲食,半年後婦人的女兒驚喜地表示,媽媽認知功能明顯改善,「說話詞彙增加、臉上笑容也多了起來。」
失智症是許多家庭關注的議題。神經內科醫師鄭淳予表示,最新研究發現,長期吃麥得(MIND)飲食,大腦海馬迴硬化的風險降低22%,記憶力更佳、腦容量較大、失智風險更低,她並整理出「9大必吃麥得健腦食物」,包括全穀雜糧、莓果、橄欖油等,尤其是優質的冷壓初榨橄欖油是麥得飲食的靈魂,建議平日就要多吃,不僅護腦還護心。
腦霧、健忘、注意力差,你也有這些記憶力衰退的初老症狀嗎?營養師高敏敏表示,失智症已有年輕化趨勢,從飲食面越早預防越好,包括人造奶油、加工起司、加工肉品、油炸、糕點甜食是五大傷腦食物,建議要少吃,從年輕就開始保養大腦。
隨著社會邁入高齡化,失智症成為最嚴峻的公共健康挑戰之一。營養師高敏敏提醒,失智症已逐漸年輕化,需提早預防,做好飲食控制能幫助延緩認知退化、降低阿茲海默症風險,而麥得飲食正是不錯的選擇,掌握10種健腦食物、避開傷腦地雷是關鍵。
全球每3秒新增1名失智症患者,估計全球失智人口已超過5500萬。國際權威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去年報告指出,只要避開14項風險因子,就能預防45%的失智症發生;相較於前一版本,新增「視力喪失」和「低密度膽固醇過高」。專家提醒,預防失智從中年開始,積極調整生活型態,就能「趨吉避凶」,降低晚年失智風險。
預防失智症與認知退化,是全世界都在面臨的課題,醫師陳志金表示,面對這場「記憶流失風暴」,日常的防禦部署相當重要,從飲食、運動、睡眠、社會連結、避免有害物質都是關鍵,這些介入彼此相互影響,例如運動可改善睡眠與抗壓性,良好睡眠又可以促進白天活動能量、落實飲食計劃,避免酗酒則可改善睡眠品質,進一步維護認知健康。
曾任三大醫學中心院長的心臟外科名醫林芳郁,傳出已罹患失智5年,引發關注。造成失智症成因很多,包括心臟病、糖尿病、中風等,而研究發現若能落實「麥得飲食」,也就是多吃全穀雜糧、莓果、堅果、深色蔬菜、橄欖油、魚等,能減少53%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減緩大腦認知功能退化的速度。
「選對食物」來護腦!花蓮門諾壽豐失智照護聯合服務中心與善牧中心合作,將有實證成效的「麥得飲食」(MIND Diet)變身成色香味俱全的健康餐盒!期望讓長輩不只吃得開心,更能靠「吃」來延緩腦力退化!
藝人羅志祥日前透露媽媽已罹患阿茲海默症,引發關注。基因醫師張家銘表示,研究發現,只要落實麥得飲食5年,就能讓大腦認知年齡年輕7.5歲,麥得飲食結合了地中海飲食與得舒飲食的優點,最棒的魔法就是「喜歡吃的東西,很多都能吃」,包括莓果、橄欖油、堅果、鯖魚、雞蛋等。
想要預防失智該怎麼吃?對此,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謝珮甄推薦麥得飲食(MIND Diet),有助於維持記憶力,以及減少腦部受到一些自由基氧化影響。其中包含了8款食物,像是綠葉蔬菜,每天至少食用1份;每天吃1小把堅果,如杏仁、核桃;每周至少食用2次漿果類水果等。
國內65歲以上老人,每12人約就有1位失智。營養師高敏敏表示,預防失智越早越好,建議可藉由麥得飲食來活化大腦,多吃深色蔬菜、堅果、魚類等10種健腦食物,並少吃奶油、起司、加工肉或紅肉、油炸、糕餅或甜點等傷腦食物,都有助於維持大腦健康、改善認知功能、減緩阿茲海默症等疾病。
身體機能會隨年齡增長而自然老化逐漸走下坡,然而現代生活腳步快速、工作壓力大、精緻的飲食,加上不規律的生活習慣,讓老化提前到來,以下4個常見的初老症狀,快來看看你中了幾條,並開始了解改善方法吧!
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全台100位長輩中約有8位罹患失智症,失智症成為重要議題,台東馬偕醫院營養師張家豪向民眾推薦可延緩失智症的「麥得飲食」(MIND diet),但對於慢性腎臟病或消化道疾病的患者,應在營養師指導下進行飲食調整,以避免不適反應。
醫療水平的進步,使平均壽命延長,然而這也導致台灣步入高齡化社會。除了正常的老化現象,失智症成為不容忽視的疾病之一。據統計顯示,台灣65歲以上的老人,每13位即有1位是失智者,且人數逐年攀升。失智症早期的常見症狀,可分為5大類,民眾應多方了解失智症,才能及早預防。
日常看似微小的習慣,長久下來卻可能會對大腦產生嚴重負面影響。對此,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謝炳賢點出4大傷腦壞習慣,包括偏好重口味、缺乏社交活動、長期睡不好,以及過度菸酒,小心提升罹患腦中風、失智症的風險。其中他提到,許多人習慣宅在家不出門,不只容易使人變得憂鬱,更會減低腦部活躍程度、加速退化,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