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肺炎病例的搜寻结果,共16笔
这波新冠肺炎疫情又急又猛,随新冠疫情持续升温,加上俗称「老人杀手」的肺炎病例创下近6年来同期新高,嘉义市政府今(24日)在东区体育馆设大型疫苗接种站,提供新冠JN.1疫苗与肺炎链球菌疫苗接种服务,有1350名民眾报名接种,以提升自我保护力。
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升温,小儿科医师王韦力观察,近期新冠病患明显增多,可能与病毒再次变异,以及疫苗施打率下降有关,这波疫情中,确诊病患普遍出现喉咙痛症状,原本在儿童中较少见,如今却变得很常见,他提醒若出现感冒症状并伴随喉咙痛、肌肉酸痛等情况,应提高警觉,可能是感染新冠肺炎。
11岁的许小弟日前因发高烧4天、咳嗽到诊所看诊,但症状没有好转,更出现胸闷、活力及食欲下降等情况,到医院急诊诊断为肺炎,且验出霉浆菌急性抗体。医师提醒,肺炎霉浆菌好发于5岁以上的幼童及青少年,主要为飞沫传播,潜伏期通常约2至3周,流行期约落在夏、秋二季,但由于台湾四季并不分明,一年四季皆有感染可能。
空气真的糟透了!台湾大气环境连续呈现偏东风,导致背风的西半部扩散条件差,自25日一路影响空气品质,今日下午更有35测站达红色警示等级,前气象局长郑明典更点出空气中臭氧浓度高,可能直接伤害呼吸系统。
据法国广播电台报导,在新冠疫情大流行五年之后,世界卫生组织(WHO)周一(12月30日)再次要求中国共享数据和讯息,以了解大流行是如何开始的。
呼吸道传染疾病流行,严重肺炎病例大增,罗东博爱医院小儿科主任谢锦桐表示,这一波最常见的病毒是肺炎链球菌及霉浆菌,许多学龄前儿童被感染,不少案例照X光都已呈现一片白,提醒若孩子出现发烧持续3天合併咳嗽、呼吸喘,就应尽快到院检查,以免恶化。
新冠疫情还在流行期,上周国内新增773例COVID-19本土中重症确定病例,虽较前一周新增896例下降,但死亡数则新增124例死亡病例,比前一周104例上升,增幅19%,创下11个月以来新高。疾管署副署长罗一钧表示,死亡数为落后指标,预估死亡数仍会持续上升,1~2周后下降,并提醒,日本连续10周升温,东京等三城市病例数最多。
新冠肺炎进入第六波流行期,胸腔内科医师苏一峰表示,近期到急诊就医的民眾,差不多有一半是感染新冠肺炎,惊呼「新冠病毒真的烧起来了」,提醒长辈及慢性病患者要注意自己的保护力,因应新冠肺炎病例暴增,疾管署7月起将在全台2000多家诊所发放免费的家用快筛。
社区多种病毒同时流行,林口长庚医院儿科急诊主治医师吴昌腾表示,社区有6大病毒在传播,如流感、肠病毒、肺炎霉浆菌、腺病毒、A型链球菌及人类间质肺炎病毒等,导致儿科急诊持续有肺炎病例,所有病童都发烧、咳嗽好几天。
过完年快半个月,许多医院急诊室依旧人满为患,有医师指,一上班就看到整场满出来的病人,最惨时同时两床在CPR(心肺復甦术),其中一床还要装叶克膜,活生生就像个人间炼狱。疾管署资料则显示,上周(2/13至2/19)国内新冠肺炎病例,创半年来单周新高,另有5人因流感死亡,最年轻的仅30多岁,提醒符合资格者快接种疫苗。
天冷病毒齐发,高雄一名中年男子感冒4天没好,到高医就医,医师发现他喘到上气不接下气,一验快筛根本不是感冒,而是罹患新冠肺炎,还併发呼吸窘迫,半小时后即被插管,医师指,高医内科加护病房中,有部分是新冠肺炎患者,日前甚至有患者因而不治,提醒民眾若出现喉咙痛、发烧、咳嗽或会喘等,4个当中任何一个疑似新冠肺炎症状,都要快就医。
国内近期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COVID-19、类流感大爆发,肺炎霉浆菌也低度流行中,医院、诊所的看诊民眾大排长龙,考验国内的医疗量能。卫生福利部资料显示,111年国人十大死因中,COVID-19及一般肺炎分列3、4名,2024年前3周,COVID-19引发肺炎的患者已达1193人。
冬天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峰期,加上新冠疫情升温,不少人生病,昨天跨年夜全台的晚会人潮挤爆,耳鼻喉科医师张弘警告,连假后应该会有一波呼吸道感染潮。疾管署发言人罗一钧表示,预估跨年后新冠肺炎病例恐激增,预估1月中旬进入最高峰,平均每日感染约2万人。
印尼雅加达卫生局通报数起儿童感染肺炎霉浆菌的病例,但拒绝透露目前有多少人感染。与此同时,印尼新冠肺炎病例也正在增加,印尼当局提醒民眾注意。
在新冠疫情首批讯号在中国出现将近4年后,最近在中国北方,尤其是在儿童中,呼吸道传染病大增。这些正在快速增加的「呼吸道疾病」到底是什么?北京指这是已知的病毒,将其归因于与新冠大流行限制结束后的第一个寒冷季节有关。据法国广播电台报导,儘管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世卫组织(WHO)和其他专家在现阶段并不倾向于这是一种新病毒。
据美国之音报导,世界卫生组织(WHO)11月22日表示,已正式要求中国提供有关呼吸道疾病增加和据报儿童聚集性肺炎的更多信息。中国官方媒体报导说,中国多地近日感染支原体肺炎(霉浆菌肺炎)的儿童病例陡增,且有「少数家庭或者学校班级聚集发病情况」。世卫组织要求中国提供进一步的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