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唐菖蒲柏克氏菌的搜寻结果,共12笔
一、宝林茶室「粿条」藏邦克列酸(米酵菌酸)
台北素食餐厅「宝林茶室」A13店去年3月爆发食物中毒,造成6名顾客吃下剧毒「邦克列酸」身亡、27人轻重伤,检方21日侦结起诉实际负责人、店长、厨师、代班厨师及实习生共5人。北市卫生局表示,除了累计开罚业者406万元,宝林事件案之后也将大型餐饮业者纳入稽查,并提升业者自主管理能力,也增加停业条件达到危害管控。
去年喧腾一时的「宝林茶室」A13分店中毒6死27伤案,台北地检署21日侦结,认为该分店粿条食材没有冷藏保存、且将未用完的粿条混加进新开封粿条,且一再重覆使用塑胶袋充作手套抓取粿条的手套,加上案发时气温变化大、厨房环境闷热潮湿,致病菌株生长,产生邦克列酸(Bongkrekic Acid)毒素,依违反食安法、过失致死、过失伤害罪起诉负责人黎仿轩、店长王顺德、厨师周日豪、代班厨师胡清富、阮姓实习生共5人,其中黎、胡各被求刑4年、4年2月。登记负责人陈逸凡则获不起诉处分。
宝林茶室食物中毒案件造成4人死亡,为保护消费者食的安全,台北市卫生局至传统市场、麵摊、餐饮业及杂货行等地点,抽验米苔目、粿仔条及河粉等米湿制品,共计抽验15件产品检验邦克列酸,检验结果均未检出。
宝林食安案发生后,至今造成2人死亡、4人重症。台北市长蒋万安11日上午也针对食安案进入议会专案报告,并接受议员质询。蒋万安提到,食因性疾病(foodborne disease)频传,食安事件发生时,卫生局须调配仅有检验人力14人,且需停止各项例行检验之仪器支援紧急检验,因此卫生局将新成立食因性疾病检验组,预计于设备上花费3850万元,业务费每年新增600万元,合计4,450万元。
宝林茶室食物中毒案连续2日无新增通报个案,至今累计34例食物中毒通报个案。越籍代班厨师手部和粪便检体均验出邦克列酸,血液检体却是阴性,卫福部次长王必胜坦言「一则以喜一则以忧」。有医师忧心,该厨师恐是「伤寒玛丽」翻版,毒物专家则建议,应针对粪便检体进行细菌培养,确认是否厨师为带原者。
宝林茶室中毒案最新採检结果昨出炉,越籍代班厨师除了手部检出邦克列酸,粪便採检也验出邦克列酸,但血液却是阴性,有医师认为,「该名厨师既是伤寒玛莉翻版,也是天选之人」。毒物专家则建议,接下来应针对该检体进行「细菌培养」,确认是否厨师为「带原者」,最严重的情形,则是唐菖蒲柏克氏菌恐已在台湾落地生根。
宝林茶室越南籍代班厨师的手部与粪便,都被检出邦克列酸(前称米酵菌酸)毒素,林口长庚医院临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表示,厨师粪便检出邦克列酸,厨师粪便检出邦克列酸,可以怀疑厨师肠胃道已带有会生成邦克列酸毒素的「唐菖蒲柏克氏菌」,最严重的情况是「唐菖蒲柏克氏菌」,已在台湾落地生根。
「宝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持续延烧,本月5日新通报的吃炒麵个案,邦克列酸检验阴性,卫福部研判中毒案仍局限在炒粿条及河粉,曾在手部检出邦克列酸的宝林代班越南籍胡姓厨师,上月留下的粪便也检出邦克列酸,但5日抽血、验尿都无异常,卫福部怀疑他曾吃到微量毒素,现已代谢完毕。
宝林中毒案扑朔迷离,我来说明一下,目前关于米酵菌酸的好多误解。首先,台湾本土没有分泌米酵菌酸的菌种?国外研究已经证实,把1百多年来,五大洲所收集的唐菖蒲伯克氏菌的基因样本,共2百多件做分析,结果发现1成多样本具有分泌米酵菌酸的基因片段,五大洲都有,包括南韩,乃从稻鞘分离而来。
我来说明一下,目前关于米酵菌酸的好多误解。首先,台湾本土没有分泌米酵菌酸的菌种?国外研究已经证实,把一百多年来,五大洲所收集的唐菖蒲伯克氏菌的基因样本,共两百多件做分析,结果发现一成多样本具有分泌米酵菌酸的基因片段(bon 基因),五大洲都有,包括,注意了,南韩,乃从稻鞘分离而来。
台北市政府公布台大法医研究所检验,宝林茶室信义A13店食品中毒案,在工作人员的手部检体验出「米酵菌酸」阳性反应,证实毒素就发生在厨房里,卫生福利部次长王必胜今(2)日下午改口透露,其实卫福部不只盯上A13店,疾管署与食药署早在3月30日也配合检警前往「代班厨师住处」採检14个检体,还原「细菌」、食材「介质」以及产生毒素「环境」在哪,以利做出毒素来源最后判定,最慢4月中旬前会对外说明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