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心因性猝死的搜寻结果,共25笔
桃园警方民国108年8月接获报案,1名男子酒醉闹事,警方到场压制男子后对方猝死,检方依过失致死起诉5名员警。台湾高等法院认为,员警依照所处的客观环境而採取压制作为,确属侵害最小之手段,合于警察职权行使法规定,且压制过程中,已注意被害人状况,难认有何过失情事,驳回检方上诉,判决5人无罪。检可上诉。
31岁网美谢侑芯曾是护理师,因亮丽的外型而被封为「护理系女神」,最近却惊传她因心臟病骤逝,震惊许多人。胸腔暨重症专科医师黄轩表示,年轻人易因压力大、睡眠不足及无固定运动习惯,增加心因性猝死(SCD)风险,若有不时胸痛、心悸等症状,务必加以留意。
台中市年仅20岁的阮姓女子,在产后4个月突然在家中昏倒,当场失去呼吸与心跳,所幸家人立即施行CPR并拨打119,紧急送往卫福部丰原医院急诊即时抢救,成功恢復心跳与意识,进一步检查确诊为具有遗传性的「肥厚性心肌症」。丰原医院心臟内科主任程建铭表示,该疾病虽常无徵兆,却可能在运动、情绪波动或产后荷尔蒙变化时,引发致命性心律不整,为预防再次发生致命性心律不整,医疗团队安排植入「体内去颤器」,目前病人已顺利出院,恢復正常生活,也能安心照顾新生儿。
美国维吉尼亚州一名64岁男子上月运动后开车返家途中突发心臟病,导致他连人带车失控衝进停车场。巧合的是,他停留的地点正好在心臟科医师开业的诊所旁,医师后来立即上前为他治疗,奇蹟地将他从鬼门关前救了回来。
自动体外心臟除颤器「AED」,能将失去呼吸心跳病患接受CPR急救的存活率,从10%提升到70%以上,但法规目前只针对十大类公共场所强制设置AED,市民活动中心等高龄者聚集场所则未纳入。新北市议员吕家恺认为,AED是救人利器,建议市府可以提高AED普及率,以期挽救更多生命。新北市民政局回应,将请区公所评估研议。
南韩三星电子副会长、共同执行长韩宗熙(Han Jong-hee,音译)25日因突发心臟病骤逝,享寿63岁。关于心臟病,国健署曾提醒,「轻微胸闷」是最危险的警讯,很多患者往往在发作前1个月内,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胸部闷痛状况,却未加以重视导致憾事发生。
大陆山西长治一名女子解岳千(下称千千)近日因心因性猝死离世,得年25岁。千千于2000年0点0分出生,被称为「世纪婴儿」,当年还登上对岸各大报头条。千千的哥哥表示,妹妹生前擅长绘画、创作音乐,他直呼「我们下辈子再见!」千千的母亲表示,感谢大眾对女儿的关爱与悼念。
全台每年约有50名新生儿罹患先天性心臟病「法洛氏四重症」,虽可透过手术改善,但长期仍可能加重心臟负荷,严重导致心臟衰竭、心因性猝死。台大医院小儿心臟科主治医师陈俊安提醒,应长期追踪避险,也可透过心导管改善。
今冬最强寒流报到,8日部分县市甚至有持续10度左右或6度以下气温发生机率,预计将一路冻到下周一清晨。对此,肾臟科医师洪永祥盘点10大寒冬易猝死行为,其中第1名是「洗澡前后温差超过5度」,即便是健康的人,也有4倍急性脑中风风险,不可不慎。
北荣胸腔部呼吸治疗科主任柯信国惊传猝逝,享年53岁。据悉柯于昨日参加餐叙一切正常,未料却在返家后发生意外,经送医抢救仍不幸宣告不治,详细死因仍待厘清。医师指出,在猝死前可能会有7种徵兆,包括大量出汗、胸部频繁疼痛等,然而,最可怕的是很多人都是无症状,若本身为高危险群务必要注意。
寒冬猝死事件频传,儘管看似毫无症状,但在事发前数天内,身体可能已经发出警讯而未被察觉。胸腔暨重症医学科医师黄轩就列出猝死前8大徵兆,包括胸痛或胸闷、呼吸困难、极度疲劳、心悸、头晕、盗汗、消化不适,以及睡眠问题等,务必要注意。其中他提到,即使没有进行剧烈运动,患者可能感到异常疲惫,这可能是心臟供血不足的情况,应提高警觉。
心室颤动是最致命的心律不整,陈姓大学生突然失去意识并倒地抽搐,就医发现是心室颤动所致,台中荣总医疗团队考量患者相当年轻,採用血管外心臟去颤器植入手术(简称EV-ICD)植入去颤器,这也是国内首度EV-ICD治疗病例,医师表示,新疗法更安全有效,也开创心臟医疗新里程碑。
12月爆发断崖式降温,12/2最高温摄氏28度、12/7骤降为21度,这样的巨大温差反覆出现,也因此夺走许多人的性命。根据消防署统计,12/12~12/24到院前死亡人数高达587人,恐与连日低温有关,医师告诉CTWANT记者,「剧烈温差下,洗澡水如果太热、或从事剧烈运动,皆容易引发猝死,名列猝死行为排行榜第一名,因为身体根本来不及做出反应,就会瞬间丧命!」
南韩演员朴敏宰近来因突发心臟骤停而猝逝,享年32岁,消息一出引发各界震惊。医师指出,心臟病是导致心臟骤停的重要原因,但并非所有心臟骤停都发生在心血管疾病患者身上,即使无心臟疾病的年轻人也可能发生;此外,多数的心臟骤停都没有徵兆,若未获得及时治疗,死亡率很高。
气温骤降惹的祸?台南仁德区一名46岁林姓男游民29日清晨被发现倒卧文贤路一段某超商前,林男当时刚从超商买酒离开,拿着酒坐在超商外铁椅,酒还来不及打开喝,就被发现店员倒卧在超商前,赶紧报警,初步研判是心因性猝死,怀疑该名游民穿得太单薄,可能不敌气温骤降而猝死。
南投草屯镇长简景贤昨(18日)未返家,晚间近11时,被发现猝死于办公室,享寿65岁。对此,急诊医师表示,8成以上的猝死,是因心血管问题,而这之前常并非毫无徵兆,提醒若有胸痛、胸闷、呼吸喘、心悸等情况,要视为警讯,而三高患者,若感染流感、新冠肺炎,也可能诱发心肌炎猝死,应及早就医。
不经意的习惯,有可能「伤心」。胸腔暨重症医师黄轩表示,一些日常行为可能危害心臟健康,研究发现,长期不吃早餐者,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25%,常熬夜睡眠不足5小时者,冠状动脉钙化程度会增加2至3倍,其他包括长期有压力、过胖、常久坐、常打呼与过劳者,都会增加罹患心臟病的风险,甚至产生心因性猝死。
心室频脉患者因心跳过快,需仰赖心律去颤器的植入,预防猝死。若为静脉血管通路异常、体重过轻的小孩,都只能自费使用皮下植入式心臟去颤器,今年9月起,健保署将这项医材纳入给付,帮助患者省约95万。同时,收载了肌张力不全患者所需的充电式深层脑部刺激器,造福药物治疗无效者,可省下逾83万。这两项医材纳入给付后,健保署预计将新增7650万点支出,每年分别将有30、58人受惠。
心室频脉患者因心跳过快,需仰赖心律去颤器的植入,预防猝死。若为静脉血管通路异常、体重过轻的小孩,都只能自费使用皮下植入式心臟去颤器,今年9月起,健保署将这项医材纳入给付,每组可省95万。同时,也收载了肌张力不全患者所需的充电式深层脑部刺激器,造福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每组可省下逾83万。健保署挹注预算共约7650万点,每年分别将有30、58人受惠。
新竹市一名57岁黄姓男子,5月间因牵着两只肥鹅出现在北大路上,期间有路过民眾出手逗弄导致鹅受惊乱窜,有趣的画面被网友拍下并上传至脸书社团,引发讨论,饲主也因此被网友称为「鹅爸爸」。不料,今(5)日却传出黄男连日不出大门,邻居闻到诡异的尸臭味随即报案,警方破门查看,竟见黄男死亡多时,相验后确认死因为心因性猝死,死者家属并无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