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研院的搜寻结果,共3,617笔
因应全球能源价格波动与净零转型压力,工研院携手传恒绿能科技与联昌电子发表「广域高效电子换向(EC)风扇」新品,该技术採用工研院自研的「零稀土IE5永磁马达」与「高效率无电解电容驱控平台」,打破稀土磁材进口依赖,实现臺湾关键零组件自主制造,可让空调、资料中心及半导体厂的气流循环设备的能源效率提升逾6成,每年节电超过1.5亿度,相当于少盖一座电厂。
赖清德总统抛出希望台湾在30年内能培养3位诺贝尔奖得主的愿景。中研院院士梁赓义表示,终身成就的肯定,往往是年轻时即开始钻研,加上有好的环境,才会开花结果。他强调,日本有本土的诺贝尔奖得主,是他们全心投入,即便冷门领域也一样,值得台湾借镜。台大医学院教授、中研院院士陈培哲则直言,目前台湾与其他国家差距太大,望尘莫及。
赖清德总统喊出「333诺贝尔计画」,教育部表示,已在特别预算中规画20亿经费,让研究型大学与关键领域企业建立合作讲座,并让基础研究能在产业应用获益中,持续得到经费支持、投入先期研究。未来也将与国科会、国发会及经济部等部会共同合作,营造培育人才的良好环境;国科会则表示,该计画非由国科会负责。
赖清德总统11日颁发「总统科学奖」给中研院院士梁赓义及叶均蔚,并宣布启动「333计画」,希望在未来30年内让台湾于物理、化学、医学3大领域中,至少新增3位诺贝尔奖得主。对此,立法院教育委员会民眾党籍召委刘书彬表示乐见其成,但也提醒赖政府「先好好正视教师荒问题」。
诺贝尔奖是全球指标性奖项,根据瑞典炸药发明人诺贝尔留下的遗嘱而创立,自1901年开始颁发,迄今已124年。根据据诺贝尔官网显示,歷来共12位华人拿到诺贝尔奖,以科学类、尤其是物理、化学与医学为主。代表性得主几乎都在美国完成主要研究并取得国籍。
赖清德总统希望在未来30年能增加3名台湾诺贝尔奖得主,以当前台湾最受国际关注的半导体产业发展,未来有没有机会获得物理奖殊荣,颇值得关注。不过,外界仍认为,前中研院长翁启惠、院士叶均蔚是目前国内最受期待得诺贝尔奖的学者。
赖清德总统今天提出未来30年内,目标台湾在物理、化学、医学3个领域内,至少能够增加3位诺贝尔奖得主。 中研院院士陈培哲表示,总统有这样愿景很好,但要看清楚现实,到目前为止完全看不出来可能人选,因为跟其他国家差距太遥远,望尘莫及。
赖清德今颁科学奖予中研院院士梁赓义及叶均蔚时宣布,未来30年内希望让台湾于物理、化学、医学领域,至少新增3位诺贝尔奖得主。精神科医师沈政男直言,台湾在顶尖期刊发表的论文篇数相当稀少,H-index排名29,应先提升,否则虽有豪情壮志也不可能实现。
生成式AI正迅速改写全球各行各业生态,而为确保资料主权与创新竞争力,国科会以自研AI技术实践「主权AI」愿景,辖下国家实验研究院国家高速网路与计算中心于今(11)日举办「TAIWAN AI RAP暨 TAIDE亮点成果发表会」,以「主权AI驱动革新,百业共创智慧臺湾」为主题,展示生成式AI在地化发展的最新成果与应用实例。
赖清德总统今天颁发「总统科学奖」予中研院院士梁赓义及叶均蔚,并宣布,在未来30年内,希望让台湾于物理、化学、医学三大领域中,至少新增3位诺贝尔奖得主。这也是赖清德继昨日启动「台湾桥梁计画」后,再提出具体科学发展愿景,展现政府推动科研与教育的长期战略。
台湾桥梁计画预计今年及明年共邀请31位诺贝尔奖得主来台举行系列演讲与学术交流,昨天首场讲座在台湾大学举行,邀请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安德烈盖姆演讲,并与师生交流互动,开启跨国科研交流序幕。
「台湾桥梁计画」10日举行开幕式,总统赖清德致词,肯定该计画搭起台湾与世界合作的桥梁。他说,政府将积极推动各项政策,支持高等教育国际连结与人才培育,为台湾培育更多诺贝尔奖得主,并为世界和平、繁荣、福祉及永续做出贡献。他期盼台湾的大学可成为知识创新的全球伙伴。
新华社报导,大陆政府为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促进民间投资发展,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提出13项针对性政策举措。
为响应世界糖尿病日,财团法人演译基金会今(10)日举办「2025世界糖尿病日:守护糖友逆转肾!」记者会,携手卫福部健保署、国健署、医界与生医产业,共同倡议糖尿病与肾病变的早期筛检与整合照护,呼吁全民「控糖早行动、护肾不拖延」。
随着金融自由化,国人把钱存到海外、买海外债券、股票等金融商品已日趋普遍,国富统计这份存量数据告诉我们,台湾全体所持有的国外金融性资产在112年底已达新台币92兆元,其中家庭部门也达14兆,海外金融性资产占比已逾四分之一。
曾担任过台湾大学校长的杨泮池,现今每一项头衔也都分量十足:中研院院士、生策会副会长、肺癌权威、台大医学院教授、钻石生技投资公司董事长,产、学、医、研多重舞台同时演出,却始终掌握节奏。
工研院主办的「眺望2026产业发展趋势研讨会」中的「生医」专场,以「科技健康照护的全球浪潮与展望」为主题,聚焦于数据驱动的照护产业发展、远距与在宅照护应用趋势,全面剖析主要国家在照护科技领域的发展动态与市场成长潜力。
国内新兴宗教「宇宙弥勒皇教」教主陈金龙遭爆成立秘密诅咒群组,要求信徒集体以意念攻击前总统蔡英文、现任正副总统赖清德、萧美琴等政治人物,内政部证实接获检举,已经启动调查。对此,媒体人林裕丰透露,法律上有一种叫迷信犯,但能不能成立,在法律上还有些争议。
本着经济学者靠实力、低调作风,中央研究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叶俊显2个月前转换跑道,接任国发会主任委员,成为AI行动创新内阁2.0的一员。曾有过政策智库中华经济研究院借调六年的经验,叶俊显对产经政策及建言研究并不全然陌生,这是政院团队会找上他的原因之一;他不熟悉的是AI内阁1.0已勾勒的政策框架,及总统赖清德、行政院长卓荣泰的人脉关系。
捷绿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宏权表示,他的职涯并非一开始锁定环保产业,他早年在不同领域累积经验,逐渐摸索出自己的方向。他坦言「自己个性上喜欢服务群眾」,这份特质延伸到后来的医疗与环保产业。 从医疗器材到循环建材,跨度看似遥远,但是核心精神始终一致,希望能藉由产业的力量带来正向影响。他没有刻意营造宏大的使命,而是以务实态度,把服务精神转化为具体事业,从个人层面的「帮助人」到社会层面的「造福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