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结果

以下是含有重症死亡的搜寻结果,共182

  • RSV传染力强 高风险群快打疫苗

    RSV传染力强 高风险群快打疫苗

     天气转凉,呼吸道疾病疫情升温。疾管署统计,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每周感染案例数已超越新冠,成为仅次于流感的第2大呼吸道疾病。医师指出,长者、幼儿、慢性病高风险者,感染RSV容易引发重症,打疫苗是唯一预防方式,呼吁高风险族群、准妈妈接种疫苗,保护自己及母婴。

  • 肠病毒18重症8死 6年新高

    肠病毒18重症8死 6年新高

     国内上周新增1例感染克沙奇A16型肠病毒併发重症病例,为北部一名出生仅4天大的女婴,住院长达3周。今年累计18例重症,其中8例死亡,创下6年来最高。另考量流感疫情仍在流行,疾管署署长罗一钧宣布,延长扩大使用公费抗病毒药物至11月15日,并于11月1日开放50岁以上民眾打公费流感疫苗。

  • 传统流感疫苗对长者保护力不足 选对疫苗保护全家大小

    传统流感疫苗对长者保护力不足 选对疫苗保护全家大小

    根据调查发现,孩童是家中流感最主要的「病毒散播者」,而长者则是重症及死亡的高风险族群!流感疫苗仍是目前预防流感重症死亡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不过,随科技发展,已有传统的「鸡蛋型」以及「细胞型」、「鼻喷型」与「免疫加强型」等新式流感疫苗,医师提醒应依照不同年龄、身体条件状况,挑选合适疫苗才能有效降低风险。

  • 流感公费、自费疫苗差在哪 不同品牌怎么选 懒人包一次看

    流感公费、自费疫苗差在哪 不同品牌怎么选 懒人包一次看

    公费流感疫苗已经开打,但有些人会想选择自费疫苗,希望增加保护力。对此,儿科医师杰登表示,不论是公费或自费,今年国内流感疫苗皆为三价,并没有更多价的选项。不过,自费疫苗今年新增鼻喷剂类型,适合2到17岁未成年人接种,但气喘体质者须特别小心,接种前应由医师评估。

  • 高烧40度仍到校「班上12人中流感」 家长怒:全家、班导都感染

    高烧40度仍到校「班上12人中流感」 家长怒:全家、班导都感染

    社区流感疫情狂烧,一名家长表示,原本班上就有4名同学因流感请假,后续又有2名同学高烧到39、40度,仍到校上课且未戴口罩,后续引发不少同学感染,连假过后一共12人请假,让她气得怒骂「都国中了,防疫意识是蒸发了吗?」贴文让不少家长有感,纷纷留言抱怨,不只全家中镖,就连老师也感染。

  • 流感高峰提早 单周破15万就诊

    流感高峰提早 单周破15万就诊

     流感狂烧!疾管署公布,国内上周类流感门急诊就诊人次高达15万余人,较前一周上升13.5%,已连续9周上升,进入流行高点,单周重症暴增57例、死亡16例,其中年纪最小病例为南部5岁女童,9月中出现咳嗽、高烧、意识不清、抽搐,发病10天后因严重脑水肿死亡。疾管署长罗一钧表示,流感罕见地10月就进入高峰期,除流感,新冠、RSV等呼吸道感染「群魔乱舞」时代来临。

  • 4天大男婴染肠病毒重症!今年累计17例创6年新高

    4天大男婴染肠病毒重症!今年累计17例创6年新高

    肠病毒重症新生儿再+1!疾管署今日公布,国内上周新增1例感染伊科病毒11型重症病例,为南部一名出生4天男婴,出生时呼吸急促、活动力差,出生第4天出现发烧、肌抽跃、呕吐、食欲不佳、脑炎等症状,治疗后症状改善,目前已出院。今年累计17例肠病毒重症、8例死亡,为近6年同期最高,其中新生儿累计14例重症、7例死亡,均染伊科病毒11型。

  • 流感狂烧!单周逾15万人次就医 5岁女童发病10天不治

    流感狂烧!单周逾15万人次就医 5岁女童发病10天不治

    流感疫情持续升温,疾管署公布,国内上一周(9月28日至10月4日)类流感门急诊就诊人次计15万251人次,较前一周13万2405人次上升13.5%,流感併发重症病例达57例、死亡病例为16例,其中年纪最小病例为南部5岁女童,9月中旬出现咳嗽、高烧、意识不清、抽搐状况,发病10天后因严重脑水肿死亡。

  • 挖土机超人中秋夜亡 专家揭「高风险族群」不建议到灾区

    挖土机超人中秋夜亡 专家揭「高风险族群」不建议到灾区

    48岁「挖土机超人」林鸿森救灾期间左脚被刺伤肿胀,苦撑8天后送医,不幸在中秋夜身亡。感染科专家提醒,肝硬化、糖尿病患的接触到脏水,容易出现严重感染。民眾若要当志工,务必先评估身体状况,有肾衰竭、肝硬化、心臟病者都不建议去,这类患者出现伤口,最好不要自己处理,先给医师看一看。若后续伤口红肿、热痛,甚至开始发烧,务必要尽快就医。

  • 公费流感疫苗升级!明年採购「2款加强型」优先给长者

    公费流感疫苗升级!明年採购「2款加强型」优先给长者

    今年流感疫情提早报到,10月1日公费流感疫苗甫开打,接种数就创下新高。为提升民眾更好的保护力,疾管署长罗一钧表示,明年将新增採购2款免疫加强型疫苗,优先用于长照机构长者公费接种,提升高龄族群的保护效果。另为鼓励第一线人员,已编列预算,预计明年起将疫苗接种处置费从100元提升至150到200元。

  • 公费流感疫苗打气旺 首日接种量创2021年来最高

    公费流感疫苗打气旺 首日接种量创2021年来最高

    公费流感疫苗、新冠疫苗昨(1日)同步开打,疾管署副署长曾淑慧透露,昨流感疫苗打了26.4万剂、新冠疫苗则是13万剂,都是去年同期的2倍。其中的流感疫苗,更创下2021年分2阶段开打以来的首日最高纪录。

  • A流换季 今年秋冬双毒株共舞

    A流换季 今年秋冬双毒株共舞

     A型流感H3N2超车H1N1!我国近4周社区流行流感病毒,H3N2已升至51.3%,高于H1N1的43.4%。专家指出,H3N2杀伤力最强也「最毒」,是3种型别流感中重症比例最高的,今年秋冬A型双病毒株共舞,整体重症、死亡风险恐上升。

  • 就诊增13.1%流感提早 新冠10月升温

    就诊增13.1%流感提早 新冠10月升温

     流感疫情提早报到,国内上周类流感门急诊就诊人次计11.5万人次,较前一周上升13.1%,疫情持续上升,云林县已21名併发重症死亡,其中包括一名在加护病房急救无效的幼儿园大班孩童,全县国中小开学不到1个月,已有63班次停课。疾管署发言人曾淑慧表示,新冠疫情预估10月也将开始升温,加上中秋、双十连假搅局,对疫情可能有负面影响。

  • 云林流感疫情提前拉警报!21例重症不治 包含1孩童

    云林流感疫情提前拉警报!21例重症不治 包含1孩童

    公费流感疫苗才将在10月1日开打,目前流感疫情提前拉警报,云林县昨(22日)一名幼儿园大班幼童因流感併发重症死亡,云林县卫生局统计,今年流感升温迅速,已有21人併发重症死亡,全县国中小开学不到1个月,也已有63班次停课。

  • 专家建议全民分龄分型 每年打1次流感疫苗

    专家建议全民分龄分型 每年打1次流感疫苗

     台湾流感「全年化」!台大医师指出,现在连夏天都会有流感重症、死亡病例,因此台湾感染症医学会、家庭医学会最新疫苗指引均建议,全民每年都应接种1次流感疫苗;接种政策则建议政府参考欧美,採「分龄分型」,65岁以上长者,接种保护力更好的免疫加强型佐剂疫苗,更能预防重症和死亡。

  • 开学季将至肺链威胁跟着来

    开学季将至肺链威胁跟着来

     9月开学季即将到来,校园群聚活动容易提升幼童呼吸道疾病感染风险。儿童感染专家指出,除了流感、新冠、RSV病毒,肺炎链球菌也是重大威胁之一,尤其「血清型3」常造成突破性感染,好发于2至7岁幼童,突破性感染机率逾8成,恐增重症死亡风险,呼吁家长把握出生后6个月关键期,追加接种肺链疫苗。

  • 今年秋冬 恐2流感病毒共舞

    今年秋冬 恐2流感病毒共舞

     今年秋冬流感恐出现2病毒「共舞」!感染科权威医师黄立民表示,流感病毒每3年就会「换季」,这次横跨至整个夏季的H1N1,已满3年,最可怕的H3N2在今年秋冬恐跃升新主流,加上H1N1,2病毒双重流行。他忧心,H3N2一向「杀伤力最强」,估计造成150万名重症病例,提醒民眾,今年秋冬一定要接种流感疫苗。

  • 秋冬流感高峰恐现双病毒夹击 感染科权威:杀伤力强

    秋冬流感高峰恐现双病毒夹击 感染科权威:杀伤力强

    今年秋冬流感恐出现两病毒「共舞」!感染科权威医师黄立民表示,通常流感病毒流行三年后就会「换季」,这次横跨至整个夏季的H1N1,已满三年,最可怕的H3N2在今年秋冬恐跃升新主流,与H1N1两病毒株双重流行。他直言,H3N2一向杀伤力最强,确诊併发重症人数比是1.5,也就是流行季会有150万个重症,相较H1N1是1.3,「杀伤力差很多」,提醒民眾,今年秋冬一定要接种流感疫苗。

  • 健保扩大给付!未满36周早产儿打RSV单株抗体 最高省6万

    健保扩大给付!未满36周早产儿打RSV单株抗体 最高省6万

    台湾出生率持续下探,早产儿比例10年内却是成长了1.8%,为降低早产儿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后导致重症、插管与诱发气喘的风险,健保署今年6月起正式扩大RSV单株抗体的给付范围,从未满33周扩增给付至「未满36周」,正式接轨日韩,包含既有的受惠人数在内,合计约有8633人受惠,每人打3~6针不等,每针约1万,最多可省6万元。医师呼吁未满1岁的早产儿,儘速回医院施打,以减少重症、死亡风险。

  • 肠病毒高原期恐拖到8月 疾管署曝「1情况」先别喂母乳

    肠病毒高原期恐拖到8月 疾管署曝「1情况」先别喂母乳

    今年肠病毒集中发生在新生婴儿,迄今新生儿肠病毒感染併发重症确定病例已累计有6例,其中5例死亡,全数都是感染伊科病毒11型惹祸。疾管署副署长罗一钧表示,这一波新生儿肠病毒流行,约6月中达到最高点,目前正在高原期,且可能延后到8月才会脱离流行。疾管署也修订「新生儿肠病毒医疗处置建议」,母亲若疑似感染肠病毒,可考虑「暂缓」哺喂母乳。

回到页首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