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黄立辰)国立暨南国际大学与东海大学今(8/29)日台大校友会馆联合举办解谜果蝇研究成果论文发表会。国立暨南国际大学应用化学系教授傅在峰、副教授曾惠芬与东海大学生命科学系副教授蔡玉真、东海副教授蔡玉真、长庚大学教授吴嘉霖、台中荣民总医院精神部医师林志坚、卫福部草屯疗养院院长蓝祚鸿以及中央研究院温荣崑博士等人所共同组成跨校的研究团队,展现台湾研究软实力。该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有三位分别为,暨大应化系博士后研究员陈秀玲、暨大应化系博士生刘柏廷以及长庚大学博士后研究员李旺宝,皆为台湾本土培育的研究学者团队,一起共创科学新猷。

这项论文研究的开端起源于六年前,东海生命科学系副教授蔡玉真发现一基因转殖品系的果蝇,具有明显的夜间睡眠障碍与过度活动的行为反应,更意外地观察到该转殖品系雄蝇间具有明显的同性间求偶行为。而这些「观察」成为了后续展开此论文接力研究的重要开端。

解谜果蝇研究成果第一作者之一暨南国际大学刘柏廷同学。(摄影/黄立辰)
解谜果蝇研究成果第一作者之一暨南国际大学刘柏廷同学。(摄影/黄立辰)

暨南国际大学与东海大学携手跨校研究果蝇,发现雄性果蝇间具有明显的同性求偶行为,并证明果蝇具有明显的夜间睡眠障碍和过度活动的行为反应,是自然万物中苦于失眠的「过动儿」,利用果蝇模式生物一窥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间紧密维繫复杂的求偶行为反应,登上Nature系列顶级期刊,研究成果斐然。

研究发现,在雄果蝇大脑内参与胰岛素生成的细胞簇中wide awake (又称wake),当wake基因缺失将导致类胰岛素神经激素的过度分泌导致该嗅觉感觉神经元对雄性特异之性费洛蒙11-cis-vaccenyl acetate (cVA)的感受力显着降低,终至发生雄果蝇同性间的求偶行为发生。傅在峰教授表示,单一基因wake在神经分泌细胞主导一系列长距离且复杂的神经、内分泌网络活动,并影响着复杂的动物行为,透过基因操作也能操控这些生理反应,希冀针对植病昆虫的生理调节提供新兴的防治策略。

计画主持人暨南国际大学应用化学系教授傅在峰。(摄影/黄立辰)
计画主持人暨南国际大学应用化学系教授傅在峰。(摄影/黄立辰)

论文第一作者之一,暨南大学刘柏廷同学表示这个研究从大学就开始萌芽,一开始看到行为的发生,到后面验证了wake基因在果蝇神经感觉嗅觉上有非常重要的功能,功能缺失会导致果蝇求偶行为异常,非常感谢团队的合作。暨南大学傅在峰教授表示,wake因子研究的人非常少,未来更将进一步检视人类或高等动物wake同源基因是否也具此重要功能,进一步理解脊椎动物胰岛素分泌调节与后续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控机制,对提升医疗需求都能提供新法。

#果蝇 #行为 #wake #求偶 #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