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臺湾创新技术博览会(TIE)实体展自10月13日至15日于臺北世贸中心展览大楼登场,由国科会、教育部、卫生福利部及中央研究院共同打造的「未来科技馆」,集结了各大专校院及研发机构一同参展,以「全球科研链结臺湾」为主轴,聚焦永续绿能与先进材料、电子与光电、AIoT及智慧应用、精准健康等四大领域技术,除打造多个技术与主题体验区,展出逾200件前瞻技术,也规划趋势论坛、媒合会等多项活动,丰富呈现未来3到10年的科技趋势与产业脉动。
本届臺湾创新技术博览会以实体加线上的双轨形式同步展出,线上展也同步在10月11日至20日展出,透过虚实跨域,让民眾的逛展体验更再升级。其中「未来科技馆」实体展规划三大科研成果展区,展示跨部会重点科研成果、TIE Award及「未来科技奖」得奖技术。
「未来科技奖」从近600件报名作品中入选81件,展现大专校院等机构的研发能量,让观展厂商及民眾更瞭解发明技术的实用性与创新特质,增进后续的技术交易、专利移转、授权等,以期扩大产学合作交流的成效。
展览之中有两所学校运用教育部补助经费研发的得奖技术说明。南臺科技大学「运用眼动追踪与人工智慧视觉辨识之3D列印义肢手臂」设计背景是由于义肢需求逐年提升,市场规模亦逐年成长,但面临着成本过高、易用性及舒适性有待提升的挑战,因此才有了研发此技术的想法。
本作品首创以眼动追踪结合人工智慧边缘运算物件辨识技术,辨识使用者第一视角画面注视点位置的物品,并即时控制AI义肢手势辅助完成生活常用之手部动作,包含指、握、微握、提、搬等,藉此重获上肢功能,克服过往电子手难以达到的直觉性操作及不适用所有截肢者等问题,实现「所见即所得」直觉性操作方式及灵敏的反应速度。可辨识10类25种常见生活物件,平均准确率达99%。
另一项设计为国立成功大学的「利用新颖化学置换环保型镀膜技术应用于RFID天线制作」,此技术是藉由加成法网板印刷定义金属图案,以超低成本、高氧化电位与多孔性结构三大特性之厚膜铝导电膏为置换层膜,再利用金属氧化还原电位差异的伽凡尼(galvanic)效应,置换出还原电位比金属铝高的金属膜如铜、镍等,此创新解决了目前无电镀化学镀膜制程严重环保问题,提供出环保乾净的无电镀化学镀膜新技术。
另为展现臺湾研发多元创新量能,「未来科技馆」实体展特别打造「精准健康」及「运动科技」两大主题体验区,以场景化与互动化方式,让参观者可以身歷其境并实际体验创新技术带来的应用与成效,让前瞻科技与观展者零距离。
「未来科技馆」实体展开放至10月15日,提供民眾丰富的情境式体验,欢迎民眾结伴蒞临展馆参观,现场有专业人员做更深入的导览解说;也欢迎民眾前往官方网站(https://online.inventaipei.com.tw)参观线上展出,透过数位展示技术一次饱览臺湾充沛研发能量造就出的创新研发成果,即时掌握专业及创新的未来趋势。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