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盗墓者而言,古文物不仅代表一个朝代发展,最重要的是价值不菲,其中最着名盗墓者为孙殿英,于1928年(民国十七年)偷盗乾隆皇帝与慈禧太后的陵墓,夺取大批珍宝,当时引发外界挞伐,有趣的是,盗墓者经常偷盗清朝的陵墓,为何鲜少盗明朝陵墓呢?

明朝皇陵多由三部分组成,例如安徽凤阳明祖陵、南京明东陵、明孝陵等,其中凤阳明祖陵就埋着朱元璋的父母及兄嫂,1635年时曾遭张献忠破坏地面建筑,但地宫却没被挖出,朱元璋与皇后马氏合葬的明孝陵,在咸丰年间也曾遭太平军破坏,不过地宫仍保存良好。

反观清朝皇陵,主要分为二部分,清东陵位于河北遵化,而清西陵则位于河北易县,其中顺治、乾隆、康熙等皇帝葬于东陵,而光绪、雍正、道光、嘉庆等葬于西陵,着名盗墓者孙殿英就曾因大肆盗东陵,又被称为「东陵大盗」,到了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土匪王绍义进行第二盗清东陵活动。

究竟为何明朝陵墓没人敢盗呢?其一是明朝皇陵在南京和北京,与首都较靠近,因此不易让盗墓者下手,而清朝皇陵多位于山区,人烟稀少,军阀们若假借名义封山,墓就很容易被盗走,其二是明朝陵墓都葬于地面下20公尺处,不仅墓道曲折且入口隐蔽,而清朝陵墓深度仅9公尺左右,墓道也不如明朝曲折,因此成为盗墓者目标。

其三则是军阀混战,间接给了盗墓者机会,当明朝灭亡后,两代交接时间短,且攻陷北京后,清朝官员为了巩固政权、拢络民心,因此对明皇陵保护深严,让盗墓者没有机会,而清朝灭亡后,各地陷入军阀大乱斗,因此不少军阀若后勤供给不足时,便会选择盗较易下手的清朝皇陵。

文章来源:每日头条1
文章来源:每日头条2
#盗墓 #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