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是「臺湾史」的重要部分!
要回答臺湾怎么来的,不能不理解中国歷史。
以归零、新解的思维,扭转你过去所读的歷史印象
一套重新理解臺湾、理解中国、理解世界的书──
作为宋代文人,不可能和琴棋书画绝缘。文人的「琴」不假设听者,只为知音而奏;围「棋」简单却高度抽象,中国游戏遂重视大脑超过重视感官;「书」追求框架中的自由,宋人好临帖,苏轼却强调以个性写字;文人「画」则是将现实经过减形、减色后的心象反射。
禅宗和理学是思想上的两大异彩,彼此竞争着助人安顿身心的权威。禅宗是「破」的运动,「棒喝」教法使其风格有一种疯狂喜剧性;理学则从儒家观念中寻找新的存在解决,它不是文章之学,而是生命之学。
【精彩书摘】
从唐朝开始,围棋不只是游戏,还取得了更丰富的意义。连带地也就开始出现围绕着围棋而产生的种种传说,更增添围棋的神秘感,以及从神秘感而来的分量。
后世流传了一则虬髯客和李世民下棋的故事。说虬髯客原本是隋末的一位侠客,认识了晋阳县令刘文静。刘文静和李世民关系密切,两人时常关起门来讨论当时的天下大势。为了怕人家偷听,两人就假装是在下棋。
有一天虬髯客去找刘文静,央求他代为引见李世民。刘文静就问李世民:「有一个人想跟你下棋,可以吗?」李世民答应了。虬髯客来了,和李世民对座下棋。一开始,虬髯客就将四枚黑子放在四个角的星位上,然后说:「老鬍子我『四子占四方』。」李世民持白子,下在正中央的「天元」位子上,然后说:「小子我『一子定乾坤』。」棋局未完,虬髯客就表示拜服,打消了自己想要在隋末乱局中争雄的念头,甘愿追随李渊和李世民父子。
这当然不是真正的棋局,而是用棋局来做比喻,表达看法。杜甫〈秋兴八首.其四〉也说: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诗中一开头就用下棋来比喻时局,形容其难以捉摸,百年之中,就像原先白子所占的地方,如今都换成黑子了。因而要表达人生难以掌握、时局难以控制,最适合用围棋做比喻,因为围棋的变化可能性最多,几乎无法估算。
唐朝有王积薪,宋朝也有大棋手刘仲甫。刘仲甫是另一个棋痴,人生最大的志愿就是考上「棋待诏」。到了宋朝,考试制度愈来愈完备,就连棋待诏也有正式的考试,而且就像科举的所有项目一样,要考棋待诏的人也大幅增加,很难考取。
宋人何薳的《春渚纪闻》中就记录了这么一则故事:刘仲甫想知道自己的实力究竟如何,是否达到足以考上棋待诏的程度,就前往极为繁荣的大城市钱塘,每天早出晚归,观看当地高手对弈。几天后,他忽然在旅馆门前挂上一面牌子,嚣张地写着「江南棋客刘仲甫,奉饶天下棋先」,再将身家财产换了三百两银子,买了价值三百两的银盆酒器,表示谁有本事能下得赢「奉饶天下棋先」,谁就可以将这些东西带走。
钱塘市里引起了骚动,有好事者就去找来一位他们公认最会下棋的人,当地富豪更聚资准备了三百两,表示也不占刘仲甫的便宜,要跟他对赌,输赢三百两。两人开始下棋,下到五十几手,刘仲甫已经屈居下风,下到一百手,来挑战的这个人得意地说:「局势已定,不用再下了。」刘仲甫却说:「胜负未卜,胜负未卜。」又多下了二十手,刘仲甫突然举起手来,一下子将棋局打翻了!
四周围着那么多人看,当然为之譁然。怎么可以没风度到这种地步,觉得局势不利,没有等到下完就捣乱棋局?输不起耍无赖吗?刘仲甫解释,自己绝对不是输不起。接着他重整棋盘,开始从到钱塘之后所观看的第一局棋摆起,从第一手下,一路下,然后说:这局白子本来会大胜,却在哪一着失误了;再摆第二局,又从第一手开始,然后说:这局黑子已经有胜势,可惜哪一子没下好……。就这样,他将之前所看的十几盘棋记得清清楚楚,分析得头头是道,藉由这种方式证明自己绝对不是为了要毁棋,所以翻了棋盘。
他当然有本事将刚刚的那一盘棋原原本本地摆回来。然后他说:「你们都以为我输了,但我知道我能赢,你们有人能想得出我可以赢的下法吗?」这变成考试了。周围的人七嘴八舌给意见,等有意见的人都说完了,他竟将棋子下在没有任何人想到的位置,接着更清楚预言,二十手之后是关键。
于是两人继续下棋。果然下到二十多手后,棋局逆转,终局刘仲甫胜十三目。哇,这真的很传奇!两个人下了一百二十手左右停下来,再下到一百五十手左右,竟然还有一方能大胜十三目,以我有限的棋力,怎么想都想不透如何有可能。
刘仲甫留下了一本书,也叫做《棋诀》,而且书中有一个开创性的写法。他将书分成四章,分别是〈布置〉、〈侵凌〉、〈用战〉和〈取舍〉。标题就显示得很明白,他用的都是军事上的术语。宋朝的新流行,是以军事、兵法来比拟、讨论、理解下棋。
(本文摘自《不一样的中国史8》/远流出版)
【作者简介】
杨照
本名李明骏,1963年生,臺湾大学歷史系毕业,曾为哈佛大学史学博士候选人。
擅长将繁复的概念与厚重的知识,化为浅显易懂的故事,写作经常旁徵博引,在学院经典与新闻掌故间左右逢源,字里行间洋溢人文精神,并流露其文学情怀。近年来累积大量评论文字,以公共态度探讨公共议题,树立公共知识份子的形象与标竿。
曾任《明日报》总主笔、远流出版公司编辑部制作总监、臺北艺术大学兼任讲师、《新新闻》周报总编辑、总主笔、副社长等职;现为「新匯流基金会」董事长, BRAVO FM91.3电台「阅读音乐」、臺北电台「杨照说书」节目主持人,并固定在「诚品讲堂」、「敏隆讲堂」、「趋势讲堂」及「艺集讲堂」开设长期课程。着有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散文、文学文化评论集、现代经典细读等着作数十册。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