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早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与美国《时代》杂志记者共餐并接受访问,在为记者夹菜时曾不经意说:「台湾下一任总统曾经为妳服务」,清楚展现了她对迈向胜选的信心。随着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宣布参选,蓝营选票再受瓜分,蔡英文2016年总统大选胜算似乎更加确定了。

从这个局面来看,蔡英文现在或许应该认真想想:假如自己当选了,面临的会是一个怎么样的台湾?在两岸关系上,陈水扁曾经遭遇过的挫折;在朝野对抗与国家治理方面,马英九的左右失据与轻重拿捏错误,她都不可能幸免,那么,要如何有智慧的应对?

相较陈水扁与马英九,蔡英文面对的是更糟的坏局,两岸与国际大局混沌、内部政治严重分裂、经济危机四伏。80年代以来,台湾大体维持政治不安、经济繁荣的局面,民眾大致还能维持安定的生活。近年经济稍坏,已造成青年一代严重的怨气,展望未来,很可能陷入更严峻的政治经济双重夹击。不过,解除困境并不难,只是来不及等明年5月后才开始。

台湾面临的是双重分裂:两岸分裂、内部分裂问题,两者相激相盪,情势复杂且难以掌控。蔡英文已向美国保证会维持现状、确保海峡和平,但显然并未得到大陆及蓝营的信赖。五尺之童皆知,老派台独心存阳谋,先让蔡当选再说,新兴台独则明目张胆反中,换言之,蔡英文选后履行承诺将阻力重重。既然如此,蔡英文现在就应该展现决断力,开始推动两岸及蓝绿间的对话,或许还能让民进党获得更大的胜利,未来执政的基础更稳定。

社会对立问题也需要重视,多元化后如果不同立场者间可以互相尊重与对话,当然是好事,但最近一些社会争议事件却显示:政治光谱两端间,不但越来越难以对话,甚至无法彼此包容,影响所及,有学者认为台湾已经变成现在进行式的民主内战分裂国家。

从课纲争议事件来看,网路上两派极端主义者以「支那猪」、「倭国奴」互评,严重撕裂社会,岂是台湾之福?随着选情日趋激烈,社会裂痕持续扩大,与其选后面对难以整合的国家,政党持续恶斗,何不现在就开始避免撕裂?

经济问题可分为内外两部分来讨论。对内方面,今年以来出现的产业竞争力下滑、出口动能降低问题已相当严重,房地产同时开始进入反转下滑阶段,近来券商一再反映的股市重挫与证所税问题,显示景气不但已由内温外温转为内温外冷,更将进一步恶化为内外皆冷,让人对明年经济情势惴惴不安。蔡英文主要财经幕僚林全已表达要废除证所税之意,但如此一来,有违蔡英文标榜的「社会公平正义」,预料社会将是一番激烈争论。

经济另一个不确定是能源问题,主要是电力供应,核四封存、老旧电厂陆续退役后,供电备载容量下降,这几个月的备载容量多在5到10%左右,稍微不慎就要限电。核一、核二又将除役,电力供应更吃紧。蔡英文强调要增加再生能源,但不是短期就能增加,几乎可预见蔡英文如果当选,任内必然会碰到供电不足危机,并导致厂商投资意愿衰落问题,这将会是无法迴避的大问题。面对短期景气下挫与中期电力供应问题,蔡英文可以立即邀集各方对话,以形成社会共识,展现真实跨越蓝绿的诚意与能力,而非如宋楚瑜般空谈。

对外方面,最迫切是如何避免经贸边缘化,其出路有三:一个是完成两岸货贸协议,让货贸与先前已签订的服贸协议尽快上路;再来是与其他国家签订FTA(自由贸易协定),第三是加入区域经贸组织(TPP及RCEP)。通盘来看,RCEP是中国主导,加入的机会很小;TPP由美国主导,但可能缓不济急,而且牛、猪进口问题无解,这是台美经贸关系的大石头。至于跟其他国家签FTA,在国际现实环境下,希望不大。因此,最可能在短期完成、纾缓边缘化危机者,就是货贸了。

各界对于「维持现状」的共识,其实主要就是:主权要稳固、经济交流要继续,曾任陆委会主委的蔡英文曾经表示,上任后可以接受两岸签订经济协议,那么,现在就可以开始找出交集,不必让台湾再空转下去,她的当选就真如探囊取物了。

#蔡英文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