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关心台湾农业的「白米炸弹客」杨儒门,昨针对总统当选人蔡英文的「建立新世代农业」5大政策提出看法,杨儒门认为,5项政策在执行面都有相当困难度,政府要有心并取得农民信任,才可望落实。

杨儒门说,新政府「成立政府出口管理公司 」要把农产品卖到其他国家,但目前较有能力购买台湾农产品的只有日本以及中国沿海城市。他认为,台湾农产品目前问题出在消费者对「认证」的信任度不高,为此倒不如积极强化农产品认证,先让本地人相信,因为「地产地销」最容易,台湾人也消费得起。

他说,台湾农产品的品质其实非常好,但却常面临被民眾嫌贵,没人要买的窘境,然而从国外进口,价格「贵松松」的农产品销量却好得不得了,「这很奇怪」,因此目前台湾农业最迫切的问题是行销,「农作物卖不出去,什么都不用谈」。

因此杨儒门认为,在农业教育方面必须加强设计、包装及行销课程,而非停留在生产技术层面,且要有实务经验的业师教授,农政相关官员或学术研究的学者并无法胜任此角色。

至于「农地银行」已推广多年但成效却不彰,关键在农民普遍对「三七五减租」、「耕者有其田」仍存有阴影,对政府的政策无法完全信任。杨儒门认为,农地银行政策要实现,政府要能让农民充分信任,同时搭配政策的改变。

现今农村劳动力严重老化,新政府期待成立农业劳务公司来化解,对此杨儒门认为有点「本末倒置」。他说,政府应优先透过政策运用诱引年轻人返乡务农,如果真的不可行,再来考虑农业劳务公司或引进农务外劳。

对于农业高等教育的改革,杨儒门强调,台湾的农业技术一流,缺的是行销与推广,政府要找到具有实务与经验的教育人才,在「商业挂帅」下很困难,须要有充分的诱因及配套才有可能。

「保价收购」与「绿色环境补偿」双轨政策,杨儒门说,这关系到农民的观念是否接受,以及政府是否有足够的资源,不论如何,都要「有心」才做得成。杨儒门认为,目前台湾农业最需要的就是加强行销,增加人民购买在地农作物的意愿,一旦农业有「钱」途,人力和资源自然就会涌入,创造产业翻转的契机。

#政策 #政府 #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