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从去年5月上台后,锐意推动改革。姑且不论各种名目的改革方案,是否会被质疑、检验假改革之名行清算、斗争之实;也先不探讨这种有如盐水蜂炮式的全面开炸模式,是否符合管理学上应别其轻重、循序渐进的运作模式;以及如此的火力全开,是否会因备多力分,最后导致求荣反辱的后果。所谓数字会说话,单从新政府上台将近10个月的逐次民调来检视,包括小英总统本人,以及林全内阁的施政满意度,从刚上台时的高期待值,没多久就快速下滑,并迅速出现不满意度超过满意度的「死亡交叉」现象,陷入迄今也都无法翻转的困局。
面对这样的困局,执政当局自然不可能坐视,于是踵随而至的是,或者频频出现「髮夹弯」的乱象,或者是画更大的饼来移转焦点、另辟新战场。然而执政当权者这种种力挽狂澜的作为,却往往带来治丝益棼的反效果。总体以观,新政府的种种改革方案与作法,即使不否认其正当性和必要性,但实施绩效与舆情反应无疑才是最实在的检验指标。
面对低迷的施政满意度,以及各方纷至沓来的负面评价,如果是来自不同政党的声音,执政当局也许可以视为只是政党间恶斗的余绪,甚至认为不值一哂。然而日昨台北市长柯文哲在工商协进会公开演讲时,针对具高度争议性的一例一休案,直言「最大的问题,就是政府管太多」。我们认为,一向心直口快的柯P,针对一例一休案做出这样的评价,其实恰好点中新执政团队的施政盲点。而如果英全政府对柯P这突如其来的一击,把它解读归因于这是「台湾未来可能领导人」的政治语言,那我们认为执政当局可真是盲上加盲,亟待「解盲」。
谈到为施政绩效不彰「解盲」,其实柯P当天演讲吐出的象牙还不只这一块。他除了以一例一休案为例,批评症结就在于政府管太多,同时也以外科医师的专业背景,诊断出政府施政的诸多病症。包括提醒人民缴税给政府,「要的是服务,不是来管他」;直指政治上错了,就要认错,要勇敢认赔杀出;检讨政府最大的问题就是分工却不合作;以及分享参访美国硅谷成功的案例,认为今天台湾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放弃过去成功的模式,进而少了创新的动力。而硅谷的成功则是来自于不怕失败的文化,因此柯P归纳台湾也应建立不怕失败的文化,型塑一个勇于创新不怕失败的环境,而政府则不需要管太多。
检视柯市长这些观点论调,诸如批评政府体系只分工却不合作,以及管得太多服务却不到位等,其实是存在已久的病灶。我们认为,甚至因为经歷多次的政党轮替与频繁的内阁人事异动,反而使跨机关的合作机制与默契难以成效;以及为了保住官位,寧可多管,却不敢或无能放权,提供人民创新转型的环境。
另外,再以柯市长自己所说的,政治上错了就要认错,要勇敢认赔杀出的论点来看,质疑者可能马上想到,那柯市长面对大巨蛋案的争议,又是否愿意认错?又是否做了那些认赔杀出的匡补作为?从而,甚至还可以归纳出柯P之言其实是说来容易做来难,应验了「看人挑担不吃力,及身应验方知苦」。
我们认为,柯市长的发言容或有不尽周延之处,但如果导引到批评柯P严以责人,宽以待己,则不只是模糊焦点,且还会深化台湾自身的盲点。譬如再举一个现实的例证,国内电信业者针对最近有关4G上网吃到饱的市场行销作为,公平会煞有介事的接二连三「警告」电信业者,一再祭出「恐有违反联合行为禁止行为之虞」的发言,让电信业者不仅噤若寒蝉,更无所适从。这恰恰印证柯市长所言,公平会只会将「联合行为」无限上纲,不只是管得太多,还会造成产业与政府双输的后果。
惩前毖后,我们衷心期盼政府在大力推动各项改革大业时,一定要抛开「我执」,也一定要认清施政方向的盲点,以及施政作为的诸多过与不及的病灶,提供一个有利于民间社会创新发展的环境。否则一意孤行、横柴入灶,断送的不只是台湾的生机,「解盲」失败的后果更将成为朝野全民的「共业」了!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