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中华民国宪法》是否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乃是实然的问题,连民进党的谢长廷都说过「宪法一中是事实」;那么「应然」问题只需要问:「候选人是要制宪、修宪、还是要实践宪法」?候选人要明确表态,选民才可以区分出立场和政策的差异。否则成天咒骂「一中」,但却不肯修宪、制宪,还成天拿着这部「一中宪法」来捞好处,这算什么?
讨论「应然」问题时,也不能只谈「应不应该」而不谈「可行性」。政治人物如果只谈「应然」,却不说明具体的做法和可能的代价,也是不负责任的。例如,「台湾应该独立」,但「台湾独立是否可能?」。如果李登辉和陈水扁都不能以修宪和制宪的方式确认台独,那么其他国家领导人为什么可能?蔡英文的「护民主、守主权」是蓝绿无人反对的,但与中共关系紧张,对「护民主、守主权」是助力还是危机?两岸关系弄成这样,「护民主,守主权」,可能吗?
真的想把主权问题、统独问题谈清楚,就应该直球对决「应然」问题,好好来讨论「接受/不接受一个中国」的利弊得失;同时,表明自己的目标是终极统一或独立,以及要不要修宪或制宪。这样,会比一直高呼「台湾人绝对不接受一国两制」的空话,更能让选民比较出差异。
谁能确定两岸统一后会是怎样的「一国两制」?按照《中华民国宪法》,现在台湾和大陆地区,不也就是某种定义下的「一国两制」(一个中华民国,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两种制度)?不把定义说清楚,每个人各自想像不同次元的「一国两制」,再做出接受或不接受的结论。这种嘴炮,只能说是我的梦境我做主。
候选人都说要「守主权、护民主」、「拒绝一国两制」,选民却不知道候选人如何认知宪法,也不知道国家走向,只有满满的「芒果乾」(亡国感)。
「台湾现状该如何改变、改变成什么样子」,才是抉择,每任总统其实都可透过教育、外交、两岸等政策去让现状朝统一或独立前进,等于每次选举都是一次统独路线的公民投票。
民眾在意候选人的统独立场,执政党的统独立场也影响着台湾的未来。候选人在统独的「应然」层次上表态,具体交代自己的损益评估和价值判断,除了谈「应不应该」,也谈「可不可行」,这才是「了不起、负责」。从此没有「你不懂我的明白」,不过是「道不同」票不相投,这样的民主对话才有意义。
(作者为台湾思辩教育协会理事长)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