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日本、澳洲、印度4国外长「四方安全对话」(QUAD),6日在日本东京举行,这项会议是日相菅义伟上台后初试啼声,所揭橥的「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构想」更是老调重弹,延续麻生及安倍两位前首相的外交路线。美国希望将对话机制转型为组织体,但菅义伟态度审慎并无进展。
日本外相茂木敏充在对话中强调,「4国共同拥有民主主义、法治等基本价值观,以及加强基于规则的自由开放的国际秩序的目的」。因应中国崛起,日本积极与拥有共同价值观的同盟国、友好国家展开三方合作,从而构建在印太地区对抗大陆的框架组织,除美日韩、美日澳、美日印等框架之外,亦藉由日、澳、印彼此间的持续磋商将日本与各国的合作关系多层次化。
早在2006年11月30日,时任外相的麻生太郎在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即以「建构自由与繁荣之弧」为题发表演说,勾勒日本于国际间所欲扮演的外交角色。在麻生所提出的「自由与繁荣之弧」中,印度与美、澳、欧盟等日本传统友邦并列,透露出印度将是今后日本全球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外交战略伙伴。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访日参会前,美国助理国务卿史达伟表示,会终将「再度确认共享价值观及理想的双边关系契机」,蓬佩奥会中当然不忘推销「反中共」的主张,呼吁「要保护民眾不被中共榨取,不因中共的腐败而饱受痛苦」,强调美国关注的对象是中国共产党,期待实体化印太的「对中包围网」。
日本做为此次QUAD的东道主,将使东京成为「对中包围网」的舞台。日本「共同社」报导指出,大陆解放军内部认为,菅内阁将与美国等盟友,在印太地区建立「海洋联盟」,对大陆採取强硬的策略,有必要採取措施对抗美、日围堵。北京认为,自2018年美、陆贸易战升高及在新冠疫情蔓延中加速为「新冷战」的意识形态对抗下,美国参与并主导QUAD,此基于价值观的跨区域战略对话,意在牵制「一带一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及南海维权等措施。
QUAD原为美、日、印、澳非正式的「四方安全对话」,但近来美、日积极运作,引起QUAD走向类似北约(NATO)之军事同盟的忖度。9月,日本与印度签署《物品劳务相互提供协定》(ACSA),完成QUAD成员间军事后勤合作的最后一块拼图。此外,渠等国家不仅在安全上寻求合作,日本率先提出的日印澳三方供应链弹性倡议目前亦初具雏形,此举意在扭转大陆在印太地区的贸易地位。
然而,QUAD仍未建制化为多边安全同盟,此可从对话后未发表宣言窥见,QUAD难以凝聚对大陆的具体行动共识,美、日、印、澳各方仍止于各言尔志,「印太版北约」仅为雏形。菅首相直言其外交政策将以美日同盟为基石,从战略上推动「自由开放的印太政策」,同时建立与包括大陆及俄罗斯在内的稳定睦邻关系。
其实,日本受限于宪法,除美国之外,难与其他国家组成相互承诺安全的「集体安全」。再者,大陆虽对日本构成安全上的挑战,但仍为其重要贸易伙伴,难以对大陆採取「围堵」。然而,日本在安全上与美国强化同盟,并与大陆维繫紧密经贸关系,日本想在美国及和第一大贸易伙伴大陆之间游走,两全其美,对菅首相而言,绝非易事。美、日若想在印太建构「海上联盟」围堵大陆,北京势必更加推进军事现代化,以求反制,日中关系将反转直下,损及日本在大陆的经贸利益。
印度的处境类似日本,陆、印虽存在难解的边界问题,但大陆是印度第3大出口对象乃不争事实,何况印度传统不在安全上结盟,且与澳洲存在战略上的竞争关系,更关键的是印度在安全上无须倚靠美国。若缺乏印度的力挺,QUAD对美国的印太战略而言,聊备一格。
诚如德国《印太地区战略大纲》所言,与冷战时期不同,现在任何国家都不必在两个阵营间选边,或完全依赖一方。为印太区域的和平与繁荣计,一个开放,能增进彼此安全信心的对话机制诚属必要,但不应以某个国家为假想敌,否则只会让印太陷入军备竞赛,终将使此区域成为全球最大火药库。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