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近年风电累计併网装机总容量变化
大陆近年风电累计併网装机总容量变化

大陆的陆上、海上风电补贴政策,将于2021、2022年正式告终。大陆风电业者为抢最后的补贴商机,无不卯足全力拚命装机,亦有部分大型风电业者加速布局海外。

随着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的逐步退场,大陆风电业者一方面赶在年底衝刺发电併网,抢夺最后的补贴盛宴,整个行业也瀰漫一股危机感。

大陆国家发改委在2018年已公告,2020年底前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2021年底前未完成併网者,国家将不再补贴。海上风电的最后补贴期限则是2022年。各家风电业者无不卯足全力装机,务求在期限以前拿到最多补贴,在风电市场疯狂装机潮下,光是2019年,大陆市场累计的风电装机量占全球比重就高达37%。

由于陆上风电补贴只剩一年即将到期,此刻装机要赶在2021年前併网发电,时间太赶,各家风电业者的一级战场全都集中到海上风电。

拥有丰富海上风电资源

大陆拥有丰富的海上风电资源,至2018年底大陆的海上风电累计装机4.45GW(Giga Watt,10亿瓦)、在建6.47GW,已成为仅次于英国和德国的第三大海上风电国家。根据大陆国家能源局公布的「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底,其海上风电开工建设规模将达到10GW。

不过,海上风电也面临多重考验。从资源开发层面看,目前近海优质资源已先后开发,未来必须向深远海延伸。但深远海的环境变化多端,对风机的基础、海上平台必须有更高的要求。

首先在建设成本方面,业内人士表示,海上风电的风机成本高居五成左右,且愈大叶片风机的发电效果愈好,风机大型化逐步成为行业趋势。风机大型化的同时,也需要定制化。由于各地风场的风资源、地形环境、季节差异不同,必须利用定制化的风机与当地风资源结合,进而提高风能的捕获效率。

另一方面,目前海上风电建设资源相对零散,未形成规模化效益。造成工程勘察、设计、制造、运维等一系列重复建设,带来较高造价成本。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同步规划、建设,通过产业集群的方式,降低产业链成本。

正因上述的建设难度及尚未形成规模集群,风电企业的初始投入成本高昂,多家企业担忧补贴到期后可能会出现装机的「悬崖式」断层,建议地方政府在2022年中央补贴政策退场后应给予适当的过渡性补贴。譬如透过专项补贴方式,支持综合实力强、具备先进技术的风电代表企业,让企业有更多因应时间。

企业抢先布局海外市场

风电龙头企业则是赶在大陆国内杀成一片红海前,抢先布局海外市场。在A股和港股两地上市的新疆金风科技,是大陆风电的领军企业,近几年开始逐渐扩大海外经营,目前总营收当中,其海外业务所占比例已达1成,且2020年持续拿下大笔订单。

金风科技7月宣布得标哈萨克南部设置装机容量10MW(Mega Watt,百万瓦)发电机的项目。另外,金风科技还在巴基斯坦、土耳其和希腊等国家相继获得订单。

不过,海外业务确保盈利并非易事。不仅从大陆向海外运输巨大的叶片和机舱需要庞大的费用,而在组装方面,也必须与当地企业等合作。一旦因工程失误导致工期延长,还必须加上给予客户补偿的风险。实际上,金风科技2020年半年报已显示,因海外项目工程延误造成的总损失规模约在人民币数亿元。

儘管风电产业仍面临不少挑战,但业内普遍认为,在大陆官方强力支持下,长线来看企业必然出现跳跃式进展,也让他国风电业者不敢掉以轻心、严阵以待。

#大陆 #企业 #补贴 #风电业 #海上风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