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代变迁,一般家庭多已不再使用传统民俗用品,祭祀能简则简,也让传统纸行苦嘆,多数用品都是「有订单才印制」。不过,「荣元纸行」老板杨太荣说,正因传统民俗用品逐渐消失,稀有外方纸、佛祖花等用品成为收藏家最爱,甚至碰过国外文史工作者登门购买,传统文化以另类方式保存。
杨太荣说,据观察,民俗用品使用量近年逐渐下滑,年轻一辈多半已不熟悉各项用品,祭祀也一切从简,传统文化正逐渐流失。像是专门用来祭煞改运的「外方纸」,据传超过108种,每种都有其独特图案,以妖神恶煞为主,若民眾遭逢衰事或欲祈求好运,即可寻求道士协助,透过烧掉外方纸消灾解厄。
外方纸虽据传超过108种,但实际上未耳闻店家收集全部图案,多数店家皆以较热门的「云马」、「总马」等送神用为主。
另外,祭祀繫在观音佛像的髮簪,则称作「佛祖花」或「媒人花」,由于这项民俗用品多半以手工为主,外观华丽,也是不少收藏家的目标。杨太荣说,曾有来自美浓的客家人,特别订制福符,但大小比一般福符来得小,象徵民俗用品已朝精致化、客制化发展。
杨太荣指出,又如「饭春」,是插在供品上象徵吉祥的装饰品,虽常见但民眾却常误以为是插在金炉上的「金花」。祭祀虽不较以往讲究,但认识用品的过程中,也能发现古人智慧,别有一番趣味。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