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卫福部2019年统计,逾4成寄养父母年龄大于55岁,但安置在寄养家庭中未满6岁的儿童却达63.2%,寄养家庭快成隔代教养。家扶基金会表示,近年来因工作压力较大、社会变迁等原因,才会导致新进寄养家庭较少、寄养家庭年龄较大,成为寄养家庭一大隐忧。
统计指出,我国需要安置的儿童多数在机构安置,仅有约4成在寄养家庭;但近年国际不断推动「去机构化」,如美国有约7成安置在寄养家庭。家扶基金会社工处主任陈乘斌表示,机构仍有其存在必要性,但相较寄养家庭而言,机构较不容易满足儿童个人需求,照顾人力比也较高。
担任寄养家庭22年、协助约25位寄养童的徐季幼回忆,当初在朋友推荐下尝试担任寄养家庭,「没想到一当就当了20多年」,中间一度因为照顾困难等原因想要放弃,但一想到「如果放弃成为寄养家庭,可能会有2至3个孩子没有家可以回去」,因此坚持至今,「要做到不能做为止」。
10多年前在徐季幼家中寄养的「娃娃」(化名),现在已经成为自立青年,但三不五时还是会回到家中。娃娃坦言,小时候因隔代教养,时常跷课,「一个星期可能都住不同同学家」,被安置在寄养家庭后,「给了她一个重生的机会」,让她可以体验家的感觉。
小时候因为时常打架、跷课等原因被安置的阿仁(化名),也曾被安置在季幼家中。季幼回忆,当初见面第一句话阿仁就出口成脏,但经过不断教养,目前阿仁也已自立、创业,成为家庭的支柱。
娃娃近日邀集小时候住在季幼家的寄养童,聚集在一起庆祝季幼女儿的生日,也提前围炉,并致赠由多个寄养童制作的「指纹签到图」、卡片,让徐季幼直呼好感动,「好像多了很多个孩子一样」。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