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经济学人杂志1986年推出大麦克指数,说明各国匯率是否高估或低估,陈冲表示,1994年台湾首次出现在大麦克指数当中,当时的匯率为26.4,新台币低估仅0.06%,隐含匯率与实质匯率大致符合;数年后,大麦克指数也都呈现同一趋势。从2000年开始,大麦克指数显示台币兑美元的匯率已低估8.9%,自此一路被低估,到了2008年已低估30.8%,2012年更突破40%,近6年来更在57%上下,换句话说如果美国的大麦克要价5.5美元,台湾的大麦克要价新台币72元(约2.55美元)。表面看起来,台湾的大麦克价格是便宜,但更突显匯率遭到扭曲,低估的匯率虽有利出口,但对消费者而言,购买进口货品和出国旅游消费就像被额外课了税捐,付出更高昂的代价。
陈冲更指出,台湾又属能源、原料匮乏的进口国,民眾使用油电负担增加,进口材料包括小麦、黄豆、玉米等、半成品也成本提高,匯率低估委屈了消费者。
美国2015年通过贸易促进及贸易执行法案(Trade Facilitation and Trade Enforcement Act)设定3项标准后,评估其贸易对手国是否匯率操控,均以每年2次的匯率报告对贸易伙伴施加压力,台湾多年来都徘徊在观察名单。陈冲指出,截至今年3月底,中央银行定存单余额达9.24兆元,短短一年又多增加1.5兆,能说不是干预(intervention)的结果?
陈冲表示,如消费者、受薪者、传统产业均充分了解长期追求贸易顺差、低估匯率,对国家整体竞争力的影响,仍愿支持低估匯率,补贴特定产业,那就不要把2个汉堡的小事放在心上了!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