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了很多年的以小时计费的「即时电价」,在台电送出方案后,终于见到实施曙光。但是看看过去推动多年的「时间电价」,成绩不理想经验,未来即时电价要成功恐怕难度很高。追根溯源,政府管制下的台湾低电价,是难以迴避原因。
为了减低缺电危机,减轻供电设备负荷,除了盖电厂外,从用户端改变或减少用电行为的「需量反应」,是必要走的路。
但是需量反应的方案之一「时间电价」,台电推动高压用户多年,更在2016年设计「住商简易型时间电价」,扩大适用对象,可上路5年,却仅有15万户选用,比例仅目标族群1成,用「成效不彰」形容不为过。
究其原因之一,是时间电价虽依尖离峰时段区分两段式、三段式费率,可是其高低价差仅有3倍,诱因明显不足。
以美国南加州爱迪生电力公司(SCE)来说,其最便宜的离峰与最贵的尖峰时段,电价相差50倍,诱因可说相当大。
话说回来,台电之所以无法设计倍数更大,更有弹性的时间电价、乃至现在的即时电价,根源在于国内电价很便宜。既然每月电费不多,民眾与大户自然缺乏使用动力。
因此即时电价要成功,除了不同时段费率倍数要拉大,国内长期遭政府压抑的电价,恐怕更必须松绑才行。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