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义县东石、布袋是台湾蚵仔(牡蛎)主要产地,每年5月至9月是盛产季节,今年因疫情三级警戒,餐厅、夜市及小吃摊停业等衝击蚵农销量,但因蚵农产量调节,产地价格维持在1台斤160元左右,陈姓蚵农说,今年年初乾旱关系,产量少约1至2成,但蚵仔肥美,微解封后销量回復约5成。

嘉义县是全台最大的蚵仔产地,年产量达9198公吨,占全台47%,县府农业处渔业科长张建成表示,嘉义外海有外伞顶洲,与沿岸之间形成一个近万公顷的类舄湖浅滩,是全台最大的牡蛎生产基地,嘉县的养殖方式主要分平挂式与浮筏式2种,每年的5月至9月是盛产季节。

不能内用 靠团购撑销量

本身也是水产批发商的陈姓蚵农说,去年疫情就已经影响蚵仔销量了,今年又更严重,因小吃摊、夜市停业,餐厅也不能内用,销售量直直落,都靠团购、家庭订购等撑着;微解封后夜市復业,业者开始来叫货,销量大概回復到近5成,现在就等真的解封可以内用后,销量可望恢復过去水准。

陈姓蚵农解释,若销量不好时,蚵农会选择收成少一点,其他放在海里继续生长,若没有颱风来不受影响,加上剖蚵仔人力及其他成本,蚵肉产地价都平稳落在每台斤160元左右,另,蚵仔要肥美需要淡水泡到咸水经过日光照射产生藻类才有营养,5月前乾旱缺少淡水,所幸5月后开始下雨,现在的蚵仔品质相当不错。

想吃鲜货 电话线上订购

但也有自产自销的蚵农指出,「微解封」的帮助并不大,因大宗烧烤店等多需内用,目前还没有营业,夜市等人潮也不多,去年带壳蚵仔每台斤产地价约60元,今年因人少降价卖到50元左右,除在景点摆摊卖给游客外,销售不完的部分只能拿到菜市场贩售。

张建成说,今年因疫情,大多数民眾无法到东石或布袋来品尝在地最新鲜的牡蛎,加上剖蚵工人、蚵农等都受疫情衝击,县府除协助透过电商、社群等方式扩大产地直销外,也辅导渔民到购物平台贩售,也将资讯整合在农业处脸书及官网,让消费者可以透过电话或线上订购,就能吃到在地最新鲜的蚵仔,同时帮助蚵农提升销量。

#产地价 #内用 #销量 #蚵农 #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