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在花莲寿丰乡鲤鱼潭,其水源主要来自雨水及少量地底伏流,而鲤鱼潭地区主要降雨季是夏秋的颱风季,其他季节仅有少量降雨,长时间降雨量少,使得鲤鱼潭中「营养盐」在进入后不易排出,加上早期民生用水排放等状况,一度出现大规模鱼只死亡情形。
纵管处副处长庄名豪说,东华大学过去5年进行水质与生态调查,水质虽未呈现恶化,且潭水透明度达2公尺,但就中期水质指标,也就是藻类相关指数而言,仍显示为中养至优养。因此,纵管处尝试流放原生种食藻性鱼类,希望透过生物防治改善水质。
纵管处这几年放流超过6000尾原生种的黑鲢、白鲢,鱼苗放流一阵子进行回补,白鲢及黑鲢的体长均大于预期成长曲线,昨上午再流放白鲢3000尾。东华大学教授黄文彬表示,放养黑鲢、白鲢研究结果显示,能限制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对水质有净化作用。 由于鲤鱼潭并没有无人干扰的浅滩环境提供黑鲢及白鲢繁殖,所以没有放流鱼苗后会大量繁衍及破坏生态的疑虑,纵管处也将持绩监测及评估其效果,作为未来扩大执行放鱼苗数量进而改善鲤鱼潭水质的方法。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