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雉保育报佳绩!台南水雉生态教育园区夏季水雉鸟数量调查,30日揭晓,共记录到1307只,比去年多166只,可见在民眾保育观念提升后,水雉族群数量稳定成长,官田区仍为主要分布区,占75%,其次为下营区和麻豆区,分别占成鸟总数的10%和8%。
为了解水雉在繁殖季的族群数量变化和栖地利用情形,园区延续与特有生物中心共同研拟的监测流程标准,在水雉繁殖季夏季、非繁殖季冬季各进行一次台南地区水雉调查。
今年调查从7月15日进行至7月27日,因疫情关系,调查成员以园区实习生和志工为主,调查后再线上回报,调查期间遇颱风及大雨,有调查员为了避风,需长时间蹲下以利观察,也有调查员在车里等雨势暂缓再调查。
园区主任李文珍表示,上半年乾旱稻作休耕、四角菱田大减,园区生态池也乾了好几口,水雉筑巢下蛋进度较往年落后,幸好,6月起梅雨季阵雨滋润农田,菱角田也有水源可种菱角,增加水雉筑巢栖地。
李文珍说,今年增加只数最多区域为官田、麻豆,归仁数量也明显增长;六甲、柳营、山上、白河也有水雉繁殖记录,盐水、新营、学甲、安南也都有水雉现踪。
根据调查发现,水雉利用栖地类型仍以菱角田为主,有雏鸟或有蛋的记录多在菱角田,86%成鸟在菱角田被记录到,水稻田及尚未耕作水田也是水雉常出现的地方,今年发现水雉会在香水莲池繁殖,也有水雉出现在充满莕菜、大萍的池子,显示水雉也会利用多样环境繁殖。
官田区菱角农潘马力说,近年农友保育观念提升,友善耕作增加,以他3甲多菱角田来说,去年就发现15巢水雉繁殖,今年到7月底已有10巢,到繁殖季结束应会有20巢。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