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共通的灵性,就像水一样灌溉多元连结、共济相依的生态,引导我们一起爱地球。」灵鹫山开山住持、世界宗教博物馆创办人心道法师推广爱地球、爱和平多年,近来频频获邀参与国际会议,他极力倡议灵性生态观点,与全球意见领袖在线上交流,获得广大共鸣与回响。
有感气候变迁、地球生态危机迫在眉睫,宗教界责无旁贷。心道法师发菩提心,深耕慈善公益、宗教交流、生命教育,致力推动寧静运动、禅修等,从创建世界宗教博物馆,到筹办生命和平大学,实践「尊重每一个信仰,包容每一个族群,博爱每一个生命」的理念。
今年初,心道法师受邀参加由义大利、英国、教廷共同发起的「信仰与科学:迈向COP26气候峰会」,透过7次线上前行会议,与跨宗教领袖、科学家,讨论不同信仰对环境保护的看法、及气候变迁的行动与计画,10月初共同签署联合呼吁书。希望各国政府加速实现净零碳排,以教育与环保行动落实生态永续。
心道法师10月18日在「第8届世界宗教议会」的全体会议上发表演说;19日晚间再参加ICOMOS国际水资源与文化遗产委员会(ISC Water)等联合主办的「气候适应下的水资源与灵性」网路会议。
「慈悲,最基本的就是引领眾生脱离苦难。」心道法师认为,唯有回归灵性,才能真正解决生态与人类永续的问题。希望依循这样的精神,展开化解地球的危机,具体行动就是「灵性觉醒,跨界合作」。
心道法师提出3项合作目标:所有宗教团结合作,让教眾都能灵性觉醒,形成復育生态环境的共识;找到问题根源,解决问题;宗教界共同制止战争,废除核武。企盼透过对话与合作,在互济共生中,从宗教连结、共识,串起爱与灵性的生命网络,觉醒「灵性即生态」就是慈悲的展现,让地球健康永续,世界迈向和平。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