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进入下半场,抢夺新药成为主战场。继国际药厂默克(Merck)之后,辉瑞的新冠肺炎新药9月也找上台大、亚东、中国附医、台中荣总、高雄长庚等5家医学中心,预计在国内收250名个案进行第三期人体临床试验,不过,专家指出,研究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收到个案,原因就是没疫情,何时能取得期中报告,目前还是一个大问号,而国际药厂会依贡献度配货,若国内无法收到个案,可能还是抢不到优先订单。

默克药厂已于今年7月与台大医院、部立桃园医院合作新冠肺炎药物的第三期人体临床试验,预计今年第4季将有初步结果。而辉瑞的新冠肺炎新药也找上国内5家医学中心进行研究,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长黄高彬指出,最近国内疫情趋缓,研究面临收不到个案的窘境,何时能够完成试验、取得期中报告,目前还是个未知数。

前疾管局长苏益仁分析,现在国内进行临床试验有一大难题,那就是没有疫情,「防疫做太好,不利临床试验收案」,虽然参与药厂临床试验,确实能增加药物的优先供应机会,但药厂也会依贡献度配货,若国内无法收到个案,还是可能抢不到优先订单。

而缺乏受试个案,只是导因于一时的疫情,国内新药研发,却存在长期缺乏具规模动物试验中心的根本问题,国卫院副院长司徒惠康指出,台湾缺乏灵长类实验中心,导致药物实验只能拿小鼠进行,但毕竟小鼠不是马来猴、恒河猴,因此很多研究都无法达到产业化的目的,导致许多疫苗、新药开发虎头蛇尾,无法产业化。

苏益仁指出,「台湾生技从研发到成为产业,中间有很大的问题,因为政府没有长久的预算支持,让还在学步的单位没办法长久走下去」,我国无论是在疫苗、药物,切入研发的时间都太慢,新药或疫苗一条龙的产业因牵涉很多资金与人,实在难与国际大厂竞争,台湾比较适合从事单一领域的研发,例如培养细胞株、研发佐剂等,「这些都是疫苗研发中很重要的原料」,既然做不到产业一条龙,不如专注单项研究,打入国际大厂的供应链比较实际。

#新药 #疫苗 #产业 #研究 #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