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煤炭等产业价格飙涨影响,大陆10月PPI年增率达13.5%,创下自1995年公布该数据以来最高。当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增1.3%。另一方面,大陆2021年经济成长率逐季下滑,前三季分别为年增18.3%、7.9%、4.9%。不少机构示警,大陆正面临停滞性通膨危机。

针对此一问题,付凌晖15日在国新办记者会上表示,整体来看,第三季受疫情和汛情等因素衝击,经济增速放缓,同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性影响和国内部分能源、原材料产品的供给偏紧,造成PPI涨幅扩大。

他说,数据看起来好像出现了一些停滞性通膨的表象,但这种情况是受到短期衝击因素造成的,是一种阶段性的状况。

付凌晖指出,随着限制经济成长的短期因素逐步减弱,经济恢復情况正逐步显现。从10月主要指标来看,生产和需求主要指标的两年平均增速,多数有所回升。同时,市场「保供稳价」力度在加大,部分能源产品供给偏紧状况也逐步得到改善,都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增长。

付凌晖说,从物价来看,儘管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性影响还在持续,但是国内各方面加大增产增供的力度,增加对企业财政和金融的支持力度,都有利于降低生产价格上涨的压力,减轻PPI向CPI传导。

付凌晖表示,从工业和服务业供给的情况来看,市场供应仍然充足,CPI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综合来看,大陆经济有望继续稳定恢復,居民消费价格仍将保持温和上涨的态势。

#状况 #大陆 #因素 #停滞性通膨 #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