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我所身处的金融产业,Visa 2020在德国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 ,大多数的人未曾将拥有的金融帐户与碳足迹、永续性以及地球联结在一起。对于早在3年前就开始落实ESG标准的Visa而言,环境永续是重中之重。要将永续的想法付诸行动,以填补意识上的永续落差,从消费端开始是最大关键。

金融机构在构思可行的绿色金融产品时,可从以下三面向思考:

关键一:揭露消费行为产生的碳足迹,将可有效解决我们消费时资讯不对称的问题。如金融机构可让客户了解一次消费会产生多少的碳排放量或耗电量,透过揭露具体、可量化的资讯,让碳足迹更透明,同时直接鼓励消费者共同採取减碳行动。

Visa最近的一项实践便是与德国挑战者银行Tomorrow、金融科技新创ecolytiq合作,用户每次使用Visa卡片消费,即可在Tomorrow银行的App中找到该次消费或转帐产生的碳足迹资料,提供消费者掌握自身消费碳排放这项「永续即服务」的解决方案(sustainability-as-a-Service solution),消费者可以从掌握自己碳排放开始有更多环境意识,金融机构也能在软体即服务(SaaS)的概念下接触更全面且多元的永续金融产品,落实绿色消费金融策略。

关键二:为个别持卡人客制碳补偿的方案。碳补偿(Carbon Offset)是个人或组织透过自身行动或是碳补偿服务者,达到减少净碳排放量的过程。根据前面提到的Visa研究指出,将消费行为与抵销碳足迹联繫在一起的产品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金融机构可以根据消费者的行为偏好,将减少的碳足迹反映在他们重视的不同ESG专案上,例如再生能源、森林保育、永续旅游或促进职场与性别平等,鼓励消费者更有意识的进行绿色消费。

关键三:最后是提供实质的奖励机制,触发消费动机。换言之,实践一次永续消费,金融机构便会回馈给环境及慈善团体。台湾不少金融机构现在也开始提供由环保材料制成或虚拟的「绿卡」、「永续卡」及「零碳卡」等,期待透过实质的红利回馈及刷卡金,鼓励用户有意识的选择更负责任的消费方式。

综观这份Visa的研究报告,大部分的受访者过去从未将金融服务与永续连结在一起,不过我们惊讶的发现,其中有一群拥有固定收入,且娴熟数位科技的族群,则热衷于无纸化帐户(Paperless Account)、无分行金融模式(Branchless Banking)及社会责任投资(Ethical Investments),此族群的消费需求未来势必成为金融业思索「绿色金融产品」时应考量的主轴。其中,有将近50% 的受访者愿意考虑更永续的金融服务,且期待业者透过更有感的行动,如以上提到的关键数据的揭露、奖励机制提高等来提升参与度,并避免刻意夸大环保成果的「漂绿」行为(Greenwashing)。

随着2050净零排放的时间点愈来愈近,建议金融机构与银行业应把握时机,尽早从客户的需求与体验出发,另辟出一条绿色金融捷径!

#VISA #行动 #金融机构 #绿色金融 #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