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跟专作房地产的朋友聊过以后,发现其实囤房税无法解决房价问题。首先是对于有钱人来说,根本不在意那一点点的囤房税,即便囤房税真的高到一定程度,还是可以把房屋分散移转到其他人头名下,如此即可轻易避免被课税问题。
房价高涨其实是结构问题,自美国2008年金融海啸以后,全世界发生通货膨胀,各国忙着印钞票,钞票因此变薄,连茶叶蛋都涨价了,房价没有不涨的道理。以我国而言,土地面积已经够小,又有中央山脉环伺,能盖房屋的土地更少,「供给」变得更低,价格更容易上涨。
因此要真正解决房价问题,还是必须让我们的薪水跟上房价的涨幅,之所以感觉房屋涨价太多,正是因薪水赶不上通膨速度。既然打房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还是期待政府能出台让年轻人加薪的策略,薪资够高买房相对会轻松许多,而非一天到晚争论要不要课徵囤房税。
除此之外,我国应赶快降低都更条件,让更多老旧房屋可以进行都更,并且在条件方面,让人民拿回至少与都更前实际居住坪数相同的新房。现在许多地方都更推不动,就是因为拿到条件都是公设灌水坪数的新房,等于都更后居住空间反而变小,这也难怪没有人想都更(台北市今年只核定32件都更案)。透过更多都更将老旧房屋土地创造空间,市面上出现更多新房屋,以增加供给使价格下跌。
现内政部已修正「都市更新耐震能力不足建筑物而有明显危害公共安全认定办法」,若经评估耐震不足现行规范三分之一的老建物将视为危险建物,可申请地方政府代拆,给予「原容积」1.3倍容积奖励,如此未来都更有机会真正达到1坪换1坪。这是个很好的开始,未来朝放宽都更条件方向努力,或许会是减缓房屋上涨的良策。
另应注意的是,我国已经有房地合一税,房地合一税是针对售屋「所得」部分课税,囤房税则是针对持有房屋的成本直接课税。而囤房税其实与房地合一税是衝突的,因为房地合一税的「税率」,是依照房屋「持有期间」课税。
以房地合一税2.0为例,买入房屋后持有2年以内即再出售,税率高达45%,可见房地合一税是鼓励人民持有一段时间再卖,囤房税则是希望人民赶快把多的房屋都卖掉。举例而言,房地合一税2.0持有房屋5至10年后再出售,税率高达20%,许多拥屋者如此寧可继续持有房屋被课徵囤房税,也不想出售房屋被课20%房地合一税。
总结而言,囤房税本质难以改变房价上涨趋势,因为有钱人不介意被课税,即使税率过高,仍可以透过人头方式持有,也与房地合一税鼓励人民持有房屋目的相反。因此解决房价问题除提升年轻人薪资外,或许放宽都更门槛,让原老旧房屋土地重新盖更多房屋出来,以增加供给方式抑制房价,或许是政府解决房价问题的新招。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