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同步辐射研究中心宣布参与台日合作的太空实验计画,透过太空站补给船,将「类病毒颗粒」随太空人的补给物资,运往国际太空站进行结晶实验,其样本已送抵美国NASA SpaceX,并在台湾时间昨傍晚17点45分发射升空,预计在太空旅行一个月后,送回台湾,研究太空无重力环境对于病毒晶体的影响,盼藉此发展新抗病毒策略与提升疫苗有效性。

国辐中心解释,病毒感染的途径多、扩散快,感染后在短时间内就可造成宿主生理不适、生病,甚至大量死亡,如新冠肺炎就是病毒所致。若能更进一步了解病毒的特性,就能发展更有效的防疫科技,降低病毒对人类造成的威胁。

进行太空旅游的类病毒颗粒,由国辐中心副主任陈俊荣率团制作,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大量生产高纯度病毒外壳蛋白质,组装成不具传染能力的类病毒颗粒,21日由美国NASA SpaceX火箭发射升空,将在太空旅行近1个月后送回台湾,再利用国辐中心的「台湾光子源」(Taiwan Photon Source TPS)的高强度X光及「蛋白质结晶学技术」,观察类病毒颗粒在无重力下的结晶状态,并比较在地球重力下病毒组装与结构上的差异。

陈俊荣表示,预期晶体的品质在无重力下,将会比在地球一般实验室还要好,藉由高解析度的病毒结构资讯,深入瞭解病毒组成与构造,以及侵入感染宿主细胞的关键机制。

陈俊荣指出,新冠肺炎病毒上的棘蛋白,突触次单位通常扮演辨识与感染不同宿主细胞的一串「钥匙」,可开启病毒入侵细胞的大门,洞析其结构,就可掌握病毒生命的密码,大幅提高抗体辨认病毒的专一性,进而开发更有效的次单位疫苗,为精准健康与防疫科技带来新突破。

#病毒 #宿主 #结构 #结晶 #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