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惠于出口成长、半导体扩大投资,中研院昨公布最新预测数字,上修台湾今年经济成长至6.04%,在比较基期高的因素,以及全球经济动能趋缓,预测明年经济成长有3.85%的表现;中研院表示,经济復甦脚步延续,但通膨风险却升温,对通膨看法相对悲观,预测今、明两年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分别为2.01%与2.04%,不仅是国内唯一预测超过2%的学术机构,也将连续衝破央行2%的通膨防线。
中研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周雨田表示,变种病毒Omicron为经济復甦带来不确定性,运输物流不顺畅导致供应链失衡的现象短期难纾解,此外,能源、大宗原物料价格上涨,加上房价牵动房租、厂商生产成本增加等因素交错,台湾通膨不会这么快舒缓;周雨田以「復甦延续但通膨风险升温」来形容台湾明年的经济情势。
趸售物价指数 将显着走升
中研院预测报告指出,今、明两年的趸售物价指数(WPI)年增率高达9.55%、4.04%,显着走升的趸售物价指数将向消费者物价蔓延,厂商生产成本上升将转嫁至商品销售上,消费者物价会产生递延效果,明年全球通膨仍将持续;不过,周雨田认为,台湾10几年来物价成长低缓,甚至有通缩疑虑,2%以上的物价成长,只要不要太夸张,对景气復甦将有正面效果,不必全然以负面角度来看。
瑞银投信投资部主管陈硕存表示,通膨将是接下来几个月全球要面临的一大挑战,好消息是,美国联准会对明年升息表态,市场最大变数暂告解除,预期最快明年下半年通膨能看到趋缓。
主计总处昨也公布11月失业率为3.66%,不仅是连续5个月下降,也创近21年同期新低,显示疫情舒缓,国内经济活动持续回温,劳动市场也跟着好转,各项数据逐步回到今年4月、本土疫情爆发前的水准;不过,主计总处国势普查处副处长陈惠欣表示,从两个指标数据来看,「疫情的影响仍在」。
经济渐復甦 疫情影响仍在
陈惠欣指出,首先,周工时未满35小时的人数,11月虽然降到22.9万人,但若跟108、109年相比,还是多了2至3万人;其次,从失业原因观察,因工作场所业务紧缩或歇业者人数虽下降,仍较4月疫情爆发前多出3.3万人;因此,劳动市场相关指标持续改善中,陈惠欣表示,但从这两个指标来看,疫情影响的情况还在。
12月适逢年底消费旺季,在耶诞佳节、元旦连续假期前,内需消费会带来人潮与商机,陈惠欣观察近5年的统计指出,12月会较11月的失业率下降0.4至0.8个百分点,研判今年也不例外,12月失业率还会再呈下降趋势。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